AIVA Guide | 除了王嘉尔,上海双年展“水体”还有哪些看点?

● 2021.04.21

作为中国大陆最早的国际当代艺术双年展

上海双年展(Shanghai Biennale)

一直是亚洲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展览之一

上双历史上时间跨度最长的第13届上海双年展

从去年11月启动以来

完成了“湿运行”及“生态联盟”两个阶段

在上周日迎来了最强音——

第三阶段“一个展览”

展览从2021年4月17日持续至7月25日

主展场位于PSA“大烟囱”

及番禹路上的“神秘古堡”——孙科别墅

“一个展览”共有64位/组艺术家/团体的76件/组作品,包括雕塑、装置、手稿、绘画、表演、录像、电影等多种形式。艺术家们或回溯起源,或深耕现实,或以技术和实验模拟理想……共同反思全球范围内的生态危机。

2021 上 双 必 看 作 品

《奇普纪事(上海)》

图片来源于艺术家和立木画廊

艺术家、诗人塞西莉亚·维库尼亚,时常以原住民、人权、气候变化为母题创作形式多样的歌曲、表演、装置、绘画、电影、写作和雕塑。《奇普纪事(上海)》是艺术家“《奇普纪事》系列”作品的延续,旨在通过女性的创造力为因采矿而遭破坏的冰川进行祈祷。

维库尼亚说:“我的创作意在恢复水与血之间的古老联系,祈求它的延续。在森林、沼泽、冰川被不断加剧破坏的当下,我希望通过创作捍卫每一片土地上的河流、湖泊和海洋。”

《1883/喀拉喀托》

图片来源于艺术家

电影人与艺术家卡洛斯·卡萨斯,与声音设计师和工程师合作,通过声音模型齐力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高达165米的烟囱转变为一座声音剧场,邀请观众体会1883年印度尼西亚喀拉喀托火山爆发所造成的心理冲击。观众可以在上海这一充满历史记忆与时代痕迹的烟囱之中,沉浸式体验到声波的流动与时空的混响。

《通往深海平原的河流》

图片来源于艺术家

琼·乔纳斯的作品善于调用录像、表演、装置、声音、文字和雕塑等各种媒介。其于1960年代末和1970年代初的艺术实验及实践使她大放异彩,并对表演、概念艺术、戏剧等诸多当代艺术流派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13届上海双年展的《通往深海平原的河流》延续了乔纳斯关于海底河流系统的持续性研究。艺术家将其绘制的70余幅水彩画视为个人版本的科学测绘图,引领观者潜入这些曾经无人知晓的海底水系。

郭凤怡系列绘画

图片来源于烟囱PSA

郭凤怡是一位自学成才的艺术家,一生都在家乡西安度过。47岁因病退休后,郭凤怡开始练习气功以减轻关节炎带来的痛苦。源于对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热爱,她尝试将当下感受用画笔表达出来,用纸笔调整身体与心智的平衡。她的艺术实践使得绘画行为与生活融为一体,成为一种创造性日常事件。

她在早期画作中常常使用唾手可得的材料,如孙子的教科书和旧挂历纸;后来在卷轴上展开系统性创作,以细密的线条勾勒神话生物、幻想中的躯体、宇宙图像和命理图。这些图像所包含的复杂而极其详尽的细节,充满神秘主义色彩,记录下艺术家在创作时的意识流动和身体感知。

《通古斯》

图片来源于艺术家

 

 

图片来源于艺术家

王拓自2017 年起至今,开启了历时四年,有关其家乡东北的系列影像作品《东北四部曲》。多重时空之下人物活动的交叠,对中国传统文学的创造性使用和再造,一直是王拓已有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古斯》为此四部曲中的第三个篇章。作品呈现了多组身处不同地理坐标的人物在各自的归乡途中所产生的时空关联。作品中的一条主要叙事线索源于艺术家对陶渊明的两个故事《桃花源记》与《寻羊成仙》的改写,并借此探讨虚构的乌托邦与回不去的故乡之间的辩证关系。

《水系博物馆》《观测点》

《水系避难所》

图片来源于艺术家

曹明浩和陈建军从2015年开启了“水系计划”,该项目以都江堰工程的历史及其下游水系现况之间的联系为切入点,连结不同身份与学科背景的参与者,共同面对由水环境变化而引起的生态和社会问题。两位艺术家与多位造船师傅对一条闲置的摆渡船做了重新设计,并且在对话和协作的过程中折射出诸多关于当地居民与水系相处的故事与智慧。

“水系避难所”系列则关注2008年四川地震发生后的当地重建行为,探讨了在岷江上游这个非人类中心的复杂地质构造区域内,频繁的灾难问题如何促进和超越地域与地缘的集体实验。

公 益 短 片

《 爱 他 ,爱 她 ,爱 ta...》

本届上海双年展与艺术家杨福东合作公益短片《爱他,爱她,爱ta...》,邀请来自不同领域的文化力量:艺术家丁乙,学者刘擎,作家孙甘露,艺术家杨福东,作家许知远,抒情花腔女高音歌唱家黄英,演员谭卓,音乐唱作人王嘉尔一齐为艺术发声,带领大家走进美术馆,体验艺术,为爱发电。汇聚爱的点滴之声,融会贯通成浩瀚无垠的“水体”。

图片来源于视频截取

城 市 项 目 · 延 伸 展 览

双年展以“水”为线索,在城市中延伸展览,深入挖掘上海的历史文脉。第13届上海双年展的策展团队以位于番禹路的孙科别墅为灵感,邀请来自世界各地的五位/组艺术家基于空间进行创作与对话。

图片来源于上海万科

孙科别墅建于1931年,由传奇建筑师邬达克为孙中山先生的独子孙科设计。这幢以西班牙与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为主的混合建筑,糅合了西方现代派建筑风格与中国式庭院设计,是上海城市发展与历史文脉的留存记忆。

图片来源于烟囱PSA

▲ 美国纽约的艺术家迈克尔·王在孙科别墅内重现长江之水发源地青藏高原的冰川景观,这件名为《一万里,一千亿千瓦时》的大型装置通过制冷机重新冻结源自长江的自来水,让供给城市一千亿千瓦时电能的动力源头显形。

图片来源于烟囱PSA

▲ 中国香港的艺术家组合郑马勒展示一组三部曲式的作品,讲述渔业原材料在贸易流通中遭遇,从而展现人类与非人类动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图片来源于艺术家

▲ 来自美国纽约的艺术家黛安·赛弗林·阮通过摄影这一流动媒介捕捉与定格“湿漉漉”的瞬间,在孙科别墅中展现7幅摄影作品,在光与影的交织中聚焦“非生命态”存在物的内在张力。

 展览信息 

 第13届上海双年展“水体”之  第三段落“一个展览” 

 主策展人:安德烈斯·雅克

 策展人:玛丽娜·奥特罗·韦尔齐耶、露西娅·彼得罗尤斯 蒂、由宓

 研究及出版总监:菲利帕·拉莫斯

 展期:2021年4月17日至7月25日

 票价:30元

如果你已经去大烟囱看了这次双年展

欢迎在下方留言区

和我们分享你的观展体验哦~

RECENT EVENTS

近期活动
全部活动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