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前的人,如何幻想“月球旅行记”?

Tianyu ● 2020.12.18

从远古时期至今,人类想要登上月球的幻想就从未停息。当人们还在为阿波罗登月是否是一个阴谋论争论不休时,中国的嫦娥5号已在今天(12月17日)凌晨,携带采集的月球土壤着陆地球。

17日早1时59分,嫦娥五号返回器降落于内蒙古雪原

月球上究竟有什么?

上面是否有着和我们一样的生命体?

那里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

在科学到达之前

艺术已早早地展开了幻想

1902年,来自法国魔术师兼电影先驱者乔治·梅里爱的影片《月球旅行记》(Le Voyage dans la Lune)横空出世,首次以定格动画的形式把这个存在于人们脑海中的幻想搬向了大荧幕,也成为了科幻电影的开山之作。

《月球旅行记》

在电影人还不具备如今高科技摄影技术设备条件的20世纪初,乔治·梅里爱用他疯狂的想象力,创作营造出了前所未有的视觉效果。

乔治·梅里爱

Marie-Georges-Jean Méliès

《月球旅行记》的故事灵感来源于儒勒·凡尔纳的小说《从地球到月球》和H·G·威尔斯的小说《最早登上月球的人》。

故事中,天文学院院长(乔治·梅里爱 饰)在一次会议上提出天马行空的月球旅行计划。

几位天文学院院长共同制作了飞往月球的机器,机器的形象是一枚炮弹。在军队的帮助之下,这枚“炮弹”直击月球的“眼睛”,将天文学家们发送到了月球上。

在月球冒险中,他们遇到了想要捉捕他们“月球星人”,“月球星人”们将几位天文科学家带去了他们的基地,于是开启了一场慌乱的大作战。

最后他们返回地球,但掉进海洋,顺便探访了海底世界,最终被救回,科学家们也得到嘉奖。

乔治·梅里爱在影片中采用了线性叙述模式,尝试了叠影、淡入淡出等对于当时来说全新的手段。随着一帧帧画面连接在一起,故事随之呈现出来。作为魔术师戏剧师的身份背景,乔治·梅里爱在影像中运用了大量舞台特效,而他自己也参演了影像中天文学家的角色。

这部看似仅有14分钟的影像作品里,每一帧画面都经过了手工上色。对于影像中装置的构想和设计,都无不令人叹服。

影片于1902年发行了黑白版和手绘彩版,结局与彩版一度失传。当影像修复家们修复这部影像时,发现有13375针的图像已损坏,而修复这部影像作品将是一项巨大的工程。

来自洛杉矶影像修复中心的执行董事汤姆伯顿(Tom Burton)和他的员工们表示,对于这部影像的修复,将用将近20年的时间,花费将近一百万美元的开支。

法国安盟-甘电影基金的Lobster Films电影档案馆和电影遗产彩色印片基金,一直致力于全面恢复这部电影的色彩,并对其重新发行。

而实质的修复计划在1999年开始,用了近12年的时间完工。终于在2011年的戛纳电影节中,展出了一部叫“非凡旅程 ”(Le voyage extraordinaire)的纪录片。影片讲述了梅里爱的电影制作故事,囊括了电影修复技术的知识以及早期电影的电影史,以纪念梅里爱150周年,完整版的《月球旅行记》也再一次呈现在众人眼前。

来自《月球旅行记》中破损的一针影像

乔治·梅里爱出身魔术师,也同样是第一个完成电影彩色化的导演。在1896年到1912年间,乔治·梅里爱持续拍摄了将近有500部影像作品,而《月球旅行记》依然是他最著名的一部。

乔治·梅里爱的工作现场

显然,以魔术师兼影像大师身份的乔治·梅里爱的视角来看,登月无疑是浪漫而又奇趣的。正如同乔治·梅里爱在影像世界中突破了当时影像技术科技的局限性,一帧帧地构成这部科幻奇作。

在现代科学中,从阿波罗到嫦娥五号,伟大的登月计划也在一步步的实现。月球的真相到底是什么,这是留给科学家们的研究课题。而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始终能够保持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探索欲,和想象力,这些力量能更大地拓宽我们在现实世界的视野,推动我们不断的进步。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作者:Tianyu)

RECENT EVENTS

近期活动
全部活动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