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作品集,得做成这样才可以啊!

AIVA ● 2017.04.07

我叫江中洲,也可以叫我Chris。我的建筑经历有点多,本科在湖北工业大学专攻的BIM技术,学校属于BIM起步最早的几个,也获了几个国家级奖项,之后12年去美国迈阿密大学读了两年书,毕业后在当地小有名气的Cure and Penabad studio工作一年,参与了几个自己很喜欢的小项目。期间看到国内绿色建筑蓬勃发展,课余跟着一个professor边实践边学习了接近一年,拿到了LEED AP BD+C(美国绿色先锋奖 专业认证)

。回国后先在上海很大的一个国企呆了一阵,觉得实在不是很适合。后来就来到天华旗下EID事务所也就是现在的单位工作。目前主要从事高层办公和大型综合体设计。我们老大的经历和能力都是一流的,曾经是SOM芝加哥office的负责人,之后又是MAD的合伙人、AEDAS设计总监,做过著名的项目有迪拜塔、梦露大厦等。最近我在参与一个临黄浦江的写字楼项目,每天一边涉及一边想象着完工后业主吹着江风远眺陆家嘴的惬意画面,倒也还是有几分成就感。

 

 


经历了BIM和绿建方向的彷徨,最终还是选择回到一个踏踏实实的建筑师的路上。建筑不是high-tech,他是一个需要时间和经验积累的行业。我工作后先后经历了一些不同的项目,从SD(schematic design)到DD(design development)再到FDD(facade design development)的整个设计流程(施工图我们不做,而且设计领域真正的技术价值在FDD基本就结束了)基本都经历一两遍以后,才发现自己对建筑的理解和学生时代已经大为不同。现在想来,做学生还是幸福和单纯的,设计可以很大程度的随心所欲,对细节的研究也都是浅尝辄止。可实际上我认为建筑是要设计出精品,有两个重要的元素:

(江老师作品)


1.对建筑从始至终的热情和执着。无论你在课程设计还是实际方案中,你都会遇到很多问题,包括老师的压力、业主的要求、时间节点逼近、方案始终不满意.....你总会面临选择克服还是妥协,要在众多的条件和困难下依然坚持做自己想做的方案,表达自己最核心的概念,这是你方案出彩的关键。而放在横向比较,一份执着坚持一个项目可能容易,可如果是五年的课程十几个项目呢?如果是五年十年甚至三十年的建筑是生涯呢?唯有一个真正热爱建筑并且勇于坚持,勇于对各种压力say no的建筑师才可能作出优秀的作品。


2.对建筑完成度直至苛刻的要求。这一点在实际项目中表现的尤为明显。中国目前的项目,效果图和建成图天差地别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这种普遍其实是建筑师的悲哀。一个项目从概念落实到完成,中间需要职业建筑师付出很多的心血。目前绝大部分的结构、设备和幕墙公司有他们自己的工作流程和常用的设计节点做法,可是实际由于项目的不同总会需要特殊的节点构造,那么就会需要建筑师对每一个节点按照自己的设计意图去争取和沟通,保证建筑的完成是按照建筑师的总体要求进行。我们EID的完成度是我们引以为傲的传统,我现在做的滨江项目,曾经为了一个幕墙的节点,和结构、幕墙顾问、暖通顾问商量设计了一整天,几十通电话、十版节点图,顶住所有顾问公司的压力,最终按照我们自己的要求做成了这个节点。而这样的节点在一个项目最少一两百个。正是一个一个节点的堆积和精心设计,才能保证项目始终在建筑师的掌控之下,如果任由结构机电以及幕墙公司按照所谓的标准做法处理,出来的建筑必然惨不忍睹。

 

 

 

 

 

这次讲座我有两点很想跟大家分享:一是如何认清自己建筑生涯的定位,一个是出国作品集的几点体验。



(江老师作品)


我个人认为在学生时代,尝试体验不同的职业方向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建筑设计、建筑技术、绿色建筑包括地产管理和投资都可以成为我们未来建筑生涯的可能,即使进了设计单位也有概念设计组和技术设计组的分别。建筑学的学生有个毛病,总觉得设计才是正途,其他的都是辅助。殊不知真正走上设计的岗位才发现实际工作和课程设计差的太远,曾经脑子里的设计梦想也许会碎的很彻底。所以在你后悔之前,是不是可以先看看自己还有什么选择的可能,会不会你其实对建筑技术本身就很喜欢只是我们身边的环境让我们误以为设计才是王道。我自己而言,选择建筑设计这条路是经历了不同的尝试和了解的过程,最终认为自己更适合做一个职业建筑师。正是由于我了解过其他的方向,一方面我不后悔我的选择,另一方面,其他方面的知识也有助于我现在的工作。所以我希望和大家沟通和交流一下该如何认清自己的定位。

 

对于出国作品集的问题,我想也是很多同学关心的话题。说来很幸运,我在UM上学的时候,做了两年学院office的TA,也可以说就是学院秘书助理,参与了两次学院录取新学生的全过程(主要是针对研究生),所以对美国大学建筑学院录取有一个比较深刻和直观的了解。具体的录取过程比较复杂,我们在座谈上慢慢和大家分享。至于作品集的制作我有几点认识:


1. 重视目的性。怎么样在老师翻看你作品集的一分钟内让他记住你是你从始至终要问自己的问题。现在出国的学生很多,竞争也尤为激烈,早已不是作品集做的天花乱坠就能拿到offer的年代。所以我们需要针对你心仪的学校和风格,作出个人鲜明的特色,与众不同的排版、分析图甚至效果图,这个需要多看多了解,做一个聪明的申请者。

2. 强调逻辑性。外国老师对学生的逻辑能力要求很高。无论你的idea是怎么样的,一个项目从到前期分析、概念、到建筑语言化再到后期分析的过程是不会改变的,如何在作品集的几页纸中清晰而有目的性的表现这个过程是你需要设计和思考的

3. 重视表现基本功。作为建筑专业的学生,你的空间感、美感、动手能力以及建筑制图都是必不可少的。外国建筑学的本科教育非常重视基本功的训练,每年的模型制作、手绘训练以及对图纸表达的苛刻要求造就了他们学生良好的基本功。而这部分是很多中国学生所忽视的,所以我们的学生需要重视基本功的表现,不要过度追求夸张的排版和造型而忽视了建筑基本知识的运用。

 

建筑作品集的制作本身就是一个设计项目,你要有自己的框架和思考,有张有弛、张弛有度,每一页面都需要同学们精心去设计。这个具体的等我们讲座当天继续聊。

 

 

“最后欢迎同学们参加AIVA的座谈会,也希望有机会在这里,和你们一起设计一份为你自己量身打造的作品集。”


 

RECENT EVENTS

近期活动
全部活动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