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预备课程 | 就读海外艺术博士前你究竟需要预备什么?
原创: Amber
写在前面
AIVA博士预备课程第一期已经顺利开课。作为目前国内少有的针对博士的学术指导课程,此次课程系统地梳理了博士阶段的研究方法,并对博士课题的确立方法进行定性分析。
在开课前,AIVA的教研团队对当前中国学生应考博士(艺术与设计方向)现状有深刻了解,并结合多年国际教育经验,针对性分析中国学生在博士阶段常见的误区和发展瓶颈。课程最终为学生提供的不仅是学术思维方法,也包含对学术更全面的的认知。
作者很荣幸以工作者和学生两重身份参与该课程项目,并通过现状调查和大量的个例咨询,对课程定位及博士应考生存在的普遍问题有了进一步了解。本文将围绕博士学位的功能、对博士的基本认知及如何成为博士,三方面展开阐述,为读者解答“就读海外艺术博士前究竟需要准备什么”的问题。
伴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和学历背景竞争,硕士学位已经不足以缓解许多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的压力。很多在职业发展上遇到瓶颈或就业不顺利的硕士毕业生,希望通过博士学位为个人未来发展扫清障碍。
但根据网络招聘市场份额最大(艾媒咨询2019年1月数据)的平台“前程无忧”2019年12月18日数据,招聘学历要求是本科、硕士、博士的北上广全职岗位总数分别为10万、1.7万和0.15万。而从教育部发布的2018年统计数据来看,2018年的博士毕业生有6万余人。
虽然在医学、工程等研发性岗位上对高等学历确实存在需求,但对人文社科类博士而言,职业需求与自身所具备的学术研究能力之间常常存在脱节的问题。
博士学位未必能提供更好的就业前景
但在读博士前确实需要考虑个人发展规划问题
假设三年在英国顺利拿到博士学位,三年的学习生活费用加上脱产带来的收入损失,将近两百万(人民币)。但拿到博士学位为个人带来的潜在收益却不是用物质衡量的,如上文提到的就业悖论,博士学位并不保障更好的就业与收入。
那究竟是什么支持一个博士生花费青春与金钱攻读学位?最核心的驱动力来自学术热情,你的博士课题是否真正是你的兴趣所在?你是否希望成长为这一领域的专家?学术理想的实现才是博士学位能带来的主要收益。
博士不仅要学习已有知识
还要拓展已有知识的边界
在理解博士学位的功能后,我们再看“什么是博士”的问题。
很多硕士毕业生理所应当地认为,博士就是在硕士之后的一个继续教育阶段,博士之后还有博士后。这是许多博士应考生常见的问题,缺乏认知。
在英国,硕士阶段有两种选择:授课型硕士(Master by Coursework)和研究型硕士(Master by Research)。在艺术与设计领域,研究型硕士也就是我们常说的Mphil(Master of Philosophy),其与博士(Phd, Doctor of Philosophy)统称为研究学位(Research Degree)。
从学制区分上不难看出,本科生和大部分硕士都是通过授课的方式完成学位,Mphil和Phd才是真正具有“研究”(Research)功能的学位。“研究”是博士最重要的特点,在这个阶段,授课不是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方式,“研究”的能力将直接影响你的博士生涯质量和毕业时间。
在英国,一个全职博士的毕业时间在3~5年,兼职博士为5~7年。毕业标准不是在读时间长短也不是论文发表数量,而是以你是否在所在领域“对人类知识做出原创性贡献”为衡量尺度,这意味着一个博士生通过研究需要达到前人未能达到的新高度。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学习艺术与设计的学生都认为艺术实践是不可或缺的,但在博士阶段却未必如此。Phd(Doctor of Philosophy),顾名思义“哲学博士”,最终用理论展示个人研究成果。艺术实践在这个过程中的角色,是研究对象或研究方法,甚至可以完全不出现。
针对“缺乏认知”的问题,博士预备课程首先通过“博士定义”课节为学生梳理认知,并建立明确的概念,让学生掌握博士标准的基本要素。
贯穿博士生涯的线索:博士课题
当一切心理建设准备就位后,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如何成为博士?这也是AIVA博士预备课程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博士申请时,未来的博士生导师最看重的不是你的过往学习成绩或论文发表数量,而是你的博士课题。博士申请时需要提交的博士课题研究计划书(Research Proposal)是导师衡量你的研究是否值得做、能否得到结果的第一要素,奖学金申请也是同理。
博士课题是贯穿个人博士生涯的线索,那么如何在人类社会浩瀚的知识缺口中找到自己要为之奉献青春的命题呢?博士预备课程从经验入手,帮助学生放大每一个个人兴趣点,并分析其可行性。
主讲教授姜节泓,担任伯明翰城市大学博士生导师近20年,同时常年在剑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香港中文大学等高校任博士外考官,曾于中国美术学院担任博士客座教授,每年审阅博士课题近百。丰富的博士教学经验让姜节泓教授成为“博士中的博士”。
在课程中,作者发现每个学生从个人经验与学术背景出发,都能找出两至三个兴趣方向,但难以继续独立发展。课程通过研讨和一对一指导的形式,将教学者的经验转化为学生的助力,最终将想法落实为可操作的、有价值的博士课题。
最后,总结一下此文开篇提出的问题,读艺术博士前究竟需要预备什么?首先是明确个人发展规划,博士学位无法保证带来更好的物质收入,但可以帮助你实现学术理想,未来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其次是保持积极的学术心态,建立明确的博士概念。最后也是最关键的准备,博士课题。将兴趣和想法落实为一份优秀的博士课题研究计划书。
博士阶段是一个复杂并有趣的跨学科研究过程
有关其方法及认知在AIVA的博士预备课程中
有更多延伸和个性化解答
欢迎咨询
AIVA博士预备课程2020
• 课题基础准备
• 2天博士预备面授课程(课题计划,研究方法,案例介绍,小组研讨)
• 1至3个月课题发展期
• 博士预备课程个人指导(一对一60分钟)
• 2至4周课题完善期
• 2至4周课题评估期
• 2份博导专业课题评估
• 奖学金申请指导
• 博士申请(不含签证申请)
课程简介
基于学生应考国内外博士生学术指导需求,AIVA国际视觉艺术教育开设博士预备课程。
作为国内最早一批践行国际项目的艺术教育机构,AIVA常年与诸多海外艺术院校保持教学沟通与学术交流。
本博士预备课程源于英国伯明翰城市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的各专业博士研究生必修的研究方法论教程,由伯明翰城市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博士研究院全职教授姜节泓亲自面授,并邀请来自诺丁汉大学、德蒙福特大学、布莱顿大学等海外名校一线博士生导师提供专业评估和修改建议,旨在为有攻读艺术与设计类博士意向的学生铺张一个国际化的交流平台,提供有益的学术借鉴和奖学金申请指导,并最终建立有效的博士课题计划。
本课程是专门为中国国内学生设计的1至3个月中期课程,以国际视野着眼于博士研究课题方案的确立、以及研究过程中相应的研究方法。
其中包括理论类博士课题,也包括以艺术(含设计)实践或为基础(practice-based)或为引领(practice-led)的博士课题,并特别关注和鼓励有关中国视觉文化、艺术与设计的博士研究项目。
围绕高质量博士课题的建设,课程包括如下内容:
• 博士研究:对知识的原创贡献
(Original contribution to knowledge)
• 质量化与数量化研究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esearch)
• 艺术与设计实践在博士课题中的角色(The role of art and design practice)
• 文献考察(Literature review)
• 田野调研(Research fieldwork)
• 个案分析(Case study)
• 深度访谈(In-depth interview)
• 问卷调查(Questionnaire)
• 学术成果出版、展览、答辩与评估(Peer review)
• 艺术设计研究中的伦理规范(research ethics)
教学将由面授式的讲座(lecture)、小组研讨(seminar)、一对一个人指导(personal tutorial)以及博士导师团专业评估(peer-review)组合。
除了介绍以上的研究方法之外,也将例举具有代表性的博士研究课题个案,分析其研究途径和方法,通过互相讨论、深入思考来辅导参与者博士课题计划。
课程师资
面授博导
姜节泓教授
伯明翰城市大学艺术学院研究总监、中国视觉艺术中心主任
姜节泓教授拥有十七年的一线博士教学经验,自2003年开始担任博士研究生导师。同时,受聘于英国剑桥大学、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OAS)、伦敦大学学院(UCL)、爱丁堡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名校担任博士开题考核和毕业答辩的外考官。拥有十年(2006-2015)在中国美术学院(杭州)全院教授博士生一年级必修课程《艺术与设计博士课题研究方法与实践》的经验,每年审阅博士课题近百个,并应邀于中国40多所艺术院校开始讲座和短期课程,其中包括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清华美术学院、上海戏剧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和湖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等。
博士导师团
来自诺丁汉大学、德蒙福特大学、布莱顿大学等海外名校一线博士生导师将为同学提供专业评估和修改建议。
博士预备课程二期安排
/ 2020年1月11日(周六)
10:00~12:00 讲座
14:00~17:00 讲座
/ 2020年1月12日(周日)
10:00~12:00 讲座
14:00~17:00 讨论会
/ 2020年4月21日(周二)
9:00~19:00 一对一预约面谈
/ 2020年4月22日(周三)
结课晚宴
招生对象
有意攻读海外艺术与设计类博士的学生或在职人员。
计划招生
10人/期
授课地址
上海市静安区陕西北路688号5楼
申请方式
请在2020年1月1日前,于AIVA国际视觉艺术教育申请,申请时请提供学术CV。
报名&咨询,请识别添加下方二维码
请备注“姓名+联系方式+博士”
咨询电话:400-086-3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