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现实主义、行为艺术、静物画......艺术大师们如何以“今日之需”为题创作?

● 2022.05.25

在遥远的从前,我们的今日之需即是日用的饮食。但在全球化步调下的今日,文化的交流、电子时代的便捷与消费革命都更迭了我们的日常需求,我们又该如何理解“今日之需”?

从十九世纪梵高的面包静物画,到2020年郑波的植物速写;从雷内·马格丽特的超现实主义绘画,到行为艺术家Anna Bella Geiger和孙原的身心实验......艺术家不断探索从肉体到精神,从吃穿住行到情感和心灵的“今日之需”。

我们将通过5位艺术家的作品解析,为大家带来灵感与启发,一起思考属于你的“今日之需”是什么?欢迎大家将自己的想法与我们分享,投稿方式请见文末哦~

01

如果梵高也有朋友圈......

图片

Vincent Van Gogh,Plate with Bread, 1887

始于17世纪荷兰的静物画,一直以一个独立画种存在于人类绘画文明中。然而,随着相机与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的艺术创作中越来越少地看见静物画的身影。人们究竟为什么会创作静物画?Still life(静物)又是什么?

静物,本身是指一系列人造物或者是自然物,比如我们在画作中常常会看到的鲜花、切开的水果等。在梵高1887年创作的这幅静物作品里,他所画的就是面前摆的一盘面包。

画家在画静物时,往往充满着对所画对象的激情与发自内心的热爱,在他们眼中,这个物品是闪闪发光的,包括每一寸肌理、质地与光线。就像我们现代人在社交媒体上po照片的动机是一样的:通过图像的分享传递自身的情绪。将看似不起眼的物品,用独有的审美加以塑造与美化,是带有愉悦与享受的创作与分享。

而对于现代人来说,「今日之需」究竟是「面包」,还是「po面包的照片」呢?

02

当超现实主义遇到「今日之需」

图片

René Magritte,Le pain quotidien,1942

比利时超现实主义画家René Magritte创作于1942年的油画,作品名称“Le pain quotidien”,即是“The Daily Bread”的法语。

画中大面积层叠阶梯式的云彩最高处,站着一位优雅的女性形象。这样的构图使得这位女性形象虽小,却神圣而崇高。与明亮的云彩对比,画作边缘的暗石,使得观者仿佛置身于洞穴中,在经历了漫长的黑暗探索后,终于来到洞穴,望见这震撼人心的场景。

这幅作品创作于二战时期,在生死存亡时刻,人们不安而恐惧。Magritte以这样一幅充满了美与希望,近乎于天堂景象的作品,表达出心底的希望,给人们带来安慰。在这里,“Daily Bread”不再仅仅限于字面上所指的食物,更是人们面对不安的精神所需。

03

在吐司上咬出一个美洲大陆

图片

Anna Bella Geiger, Our Daily bread,1978

巴西艺术家Anna Bella Geiger在1978创作了作品“Our Daily bread”,作品由一个棕色的纸袋,以及6张黑白明信片组成,作为行为艺术的记录。

艺术家将面包作为身份象征的探讨载体,在上面咬出了南美洲大陆的形状,同时也讨论人类日常生存所需。1980年,Anna和这件作品代表巴西参与了第39届威尼斯双年展。

作品使用了明信片的形式,突出档案与记录的概念。同时,明信片也是人们交流、传递和分享信息的载体。艺术家在这件作品与呈现方式中,向观众抛出一系列的问题。在遇到生存危机时,我们如何互相鼓励、互相依靠又如何互相分享?

04

如果只用三餐衡量时间......

图片

Sun Yuan,7 Days,2008

《7天》是孙原在2008年做的一个行为艺术项目。他将自己关在菲律宾一个学生宿舍里,这个宿舍曾在二战时期被当做集中营来使用的。在这个房间里,有足够的食物和基本的保障。艺术家的目标是在里面生活7天,但房间里没有任何可以显示时间的设备。因此,除了用日光来衡量时间之外,他更多的是通过自己的饥饿感来判断时间。艺术家将人对食物的需求以及身体的信号,作为感知时间与周遭的途径和方式。

最后,当孙原以为7天已经到了而离开房间时,隔壁房间的电子屏上,计时为5天12个小时47分10秒。

05

用画笔代替相机

图片

Zheng Bo,Drawing Life,2020

“起初我照相,但后来觉得靠照相我不算真正花时间跟它们相处,因为那仅仅是按下快门。”

郑波在2020年疫情期间开始创作的速写系列。观众们熟悉的郑波原先是以影像作品为主,用摄像机记录森林或是生态自然。但因为疫情没有办法出远门,所以他用画笔取代了原来的创作方式,而这样的创作方式也给了他新的体验。

在以前的创作中,郑波会将注意力放在一些大型植物上。而在速写系列中,他更关注于很小的植物。他会去一个公园两到三次反复地画同一株植物,观察细小的变化,记录生命的成长。这种创作和记录的方式,像瑜伽或冥想一样,将自我精神安逸的过程视觉化。当我们因为隔离无法与周遭的环境和人交流时,在家绝望的时候,能在对于细节的凝视与观察中,缓解焦虑情绪,找到生活中的新希望。


AIVA无限期线上展览「今日之需」,自5月7日发起艺术创作在线征集后,在小红书、微博、IG等平台,收到来自世界各地艺术生、艺术家、艺术爱好者的积极投稿,大家以舞蹈、首饰、摄影、速写等形式表达属于自己的#今日之需#

「今日之需」

艺术创作在线征集

策 展 人

姜来(Julia Jiang)

「今日之需」是一次鼓励公众参与,

反思与回应我们当下每日所需的线上展览。

投 稿 要 求 

1作品形式

欢迎各种形式,绘画、摄影、视频作品、雕塑、装置、表演、诗歌、音乐、烹饪......

接受各种格式,Word、PDF、MP4、MP3、QuickTime、JPEG、GIF等。

2投稿方式

小红书平台

关注“AIVA国际视觉艺术”小红书账号,点击主页置顶文章,参与话题#今日之需 发布相关笔记。作品中包括参赛者姓名、作品名称、简短描述(中文100字/英文50字)。

新浪微博平台

关注“AIVA视觉艺术教育”微博账号,点击主页置顶博文,参与话题#今日之需 发布相关博文。作品中包括参赛者姓名、作品名称、简短描述(中文100字/英文50字)。

 Instagram

关注“aiva_visual_arts”IG账号,点击主页置顶帖子,参与话题#今日之需 发布相关帖子。作品中包括参赛者姓名、作品名称、简短描述(中文100字/英文50字)。

3遴选机制

AIVA及CCVA策划团队将在每周日前,对本周投稿作品进行选取与信息整理。投稿一旦入选,我们将通过各平台与投稿账号联系,请确保已关注AIVA的官方账号,并保持提示信息畅通。入选作品将于2022年6月11日起,通过AIVA国际视觉艺术教育及CCVA中国视觉艺术中心的官方平台在海内外进行线上展出。

展 览 时 间

2022年6月11日起,每周为一个周期,我们将集合一周内的优质作品在onshow.aiva.com.cn及CCVA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发布。

此次征集不设置截止日期,这个持续的项目将成为当前疫情时代的一种记录方式,也是欣赏艺术必须转变的方式。因为我们已经敏锐地察觉到,隔离生活在一定程度上离不开艺术和它带来的幸福感。

RECENT EVENTS

近期活动
全部活动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