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首饰的故事【第二十八集】
以下文章来源于当代艺术与我 ,作者Lisha
首饰作为艺术的分支
与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想要更好的理解当代首饰
就不得不先了解当代艺术
而想要看懂当代艺术
就得先大概知道艺术的发展历程
所以艺术史看似与当代首饰毫无关联
但事实上它们密不可分
《艺术的故事》
《现代艺术150年》
“艺术与首饰的故事”微信连续剧
引用《艺术的故事》以及
《现代艺术150年》为基础
加上笔者对于西方首饰史的整合
希望与大家分享连贯清晰且生动有趣的内容
感谢《艺术的故事》的作者E. H. Gombrich
以及中文版翻译者范景中和校对人杨成凯
还有《现代艺术150年》的作者Will Gompertz
以及中文版翻译者王烁和王同乐
部分图片和文字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建议艺术爱好者前往美术馆观赏原作/阅读原著
28.极简主义&后现代主义
1960-1990
极简主义既有德国包豪斯的现代主义美学,
又有俄国构成主义的理性与沉思,
同时与行为艺术有着密切关联。
极简主义派雕塑产于1960年代,
大多是工业材料制成的三维立方体,
边缘平直,造型精准,颜色单一。
它们简洁克制,沉静朴实,
与周围嘈杂的环境形成鲜明对比,
以棱角分明的存在改变人们所处的空间和环境。
雕塑曾是关于幻象的艺术,
人类加工原始材料使其看起来像其他的事物,
而极简艺术家却致力于追求事物的原貌。
他们大多为美国白人男性艺术家,
乐于创作如机械般冷酷的严肃作品,
他们制订计划,下达指令,监督生产,
抹去主观情感以及个人身份的痕迹,
迫使观者将注意力集中在眼前的物体上。
Donald Judd
Untitled
Copper, enamel and aluminium
916 × 1555 × 1782 mm
1972
美国艺术家唐纳德·贾德的作品大多名为《无题》,
他认为应该去除一切无关紧要的细节,
避免使其远离作品本身的形式,
确保艺术的“整体性”和“统一性”。
上图是他于1972年创作的长方形铜箱,
内壁反射出底部铝板上涂有的镉红色,
让整个盒子由内而外散发出神秘的红光,
与外部暗淡的紫铜色形成鲜明对比。
没有浪漫的故事或偶然的情节,
只有一个充满理性的铜质物件,
在艺术家的要求和工匠的巧手下呈现在观众面前。
Frank Stella
The Marriage of Reason and Squalor, II
Enamel on canvas
230.5 x 337.2 cm
1959
比贾德年轻近10岁的美国艺术家弗兰克·斯特拉
于1959年创作了上图《理性与卑劣的联姻2》,
斯特拉在长3米多,宽2米多的画布上
用黑色瓷漆和漆刷“刷”出一条又一条黑色的粗线,
中间若隐若现的白色细线是画布的底色。
由此构成了两个并列且相同的黑白图案,
既像无数个门框,又像西装上的细条纹。
有人认为这是“无法形容的乏味”,
也有人认为这是极简艺术具有理性思考的作品。
Carl Andre
Equivalent VIII
120 Firebricks
127 × 686 × 2292 mm
1966
美国艺术家卡尔·安德烈深受斯特拉的鼓励与启发,
于1966年创作出上图著名的《等量物8》,
一个由120块耐火砖组成的长方形,
该作品于1967年在泰特美术馆展出时饱受媒体抨击。
安德烈使用常见的工业材料,
将它们排列成简单的几何图案,
直接放置在地板上而不是底座上。
每个耐火砖的高度、质量和体积都相同,
它们作为彼此的等量物,安静地靠在一起。
没有胶水和焊接,只有直白简洁的对称排列,
它们被水平放置,褪尽雕饰,
平铺直叙,波澜不惊,
看似松散,实则紧密。
Dan Flavin
"monument" 1 for V. Tatlin
Fluorescent light and metal fixtures
243.8 x 58.7 x 10.8 cm
1964
美国艺术家丹·弗莱文于1964年至1990年间
创作了39座名为“纪念碑”的雕塑作品,
以此纪念俄国构成主义艺术家弗拉基米尔·塔特林,
上图为该系列的第一件作品。
七个荧光灯管呈竖直阶梯式被固定在墙上,
中间最高的灯管高约2.5米,
其余以每边三个的形式从高到低依次对称排列,
仿佛是在向未建成的《第三国际的纪念(塔)》致敬。
虽然俄罗斯构成主义者的乌托邦从未实现,
但他们的艺术和哲学思想
引起了1960年代艺术家的极大兴趣。
Sol LeWitt
Serial Project, I (ABCD)
Baked enamel on steel units over baked enamel on aluminum
50.8 x 398.9 x 398.9 cm
1966
对于美国艺术家索尔·勒维特来说
只有观念才是至高无上的艺术,
艺术的实现只是短暂的愉悦。
勒维特雇人制作自己的作品
并鼓励他们以自己的方式解读他的意图,
将他人的干预看作是创作过程的一部分。
1966年他创作出上图《序列工程1》,
该作品由大小不一的白色矩形方块构成,
有些为实心,有些则是细细的框架,
它们被整齐地放置在地板的
灰色平垫上画有的白色网格线内。
艺术家将颜色、线条和形式作为基本的视觉单元,
试图通过模块化的排列对其进行客观处理。
勒维特认为观看者的理解对艺术家而言是偶然的,
艺术家无法预见所有观众的理解,
他无意指导观众,而是在提供信息。
极简艺术也许是太空时代的艺术
理性平静的表面下隐藏着艺术家
试图为世界带来秩序的内在紧迫
极简主义标志着现代主义的终结
艺术将步入新的时期:后现代主义
Philip Johnson
550 Madison Avenue
1978-1984
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的反应和描述,
法国哲学家让·利奥塔认为后现代主义是
“对宏大叙事的怀疑”。
上图位于美国曼哈顿麦迪逊大道50号的摩天大楼
曾经是美国电话电报大楼,现为索尼公司,
该建筑由美国建筑师菲利普·约翰逊于1978年设计
并于1984年建成。
这栋楼被认为是典型的后现代主义拼缀物,
既包含对艺术史的诙谐引用,
又夹杂着对现代文化的热情相拥。
自觉的洞察与辛辣的讽刺
成为后现代主义艺术的通用语言,
定义和区分开始变得模糊,
让人难以分清事实和虚构。
Cindy Sherman
Untitled Film Still #16
Photography
Gelatin silver print
24 × 19.2 cm
1978
© 2021 Cindy Sherman
美国艺术家辛迪·舍曼凭借《无题电影剧照》系列
成为后现代戏仿与扮演艺术的早期代表,
她通过扮演各种虚拟的女性角色
来模仿电影里被构想出的女性形象,
做出类似电影宣传剧照的效果。
她在别人的工作中寻找有价值的材料,
将自己变为观念的媒介,玩弄有关身份的概念。
《无题电影剧照》系列包含69个辛迪·舍曼的不同角色,
艺术家通过抹去个人痕迹打造完美的虚构形象,
讽刺那些为了市场需要掩盖真实性格,
以此操纵公共形象的拙劣手法。
Jeff Wall
The Destroyed Room
Transparency in lightbox
Cinematographic photograph
159 x 234 cm
1978
Eugène Delacroix
The Death of Sardanapalus
Oil on canvas
392 × 496 cm
1827
以照片为媒介玩弄假身份和隐喻的
还有加拿大艺术家杰夫·沃尔,
上图左《损毁的房间》创作于1978年,
这是沃尔的首幅反光摄影透明正片,
艺术家试图用全新的方式表现欧仁·德拉克洛瓦
于1827年创作的的《撒达那帕卢斯之死》。
右边德拉克洛瓦的作品描绘古代国王撒达那帕卢斯
因遭受极其屈辱的军事失败下令屠杀他的奴隶,
国王躺在床上看着周围的人一一被刺死,
深知自己很快也将死在焚烧的柴堆中。
左边沃尔的作品则展现了一个妓女的卧室,
里面空无一人,似乎刚遭到洗劫和破坏。
两幅都是大尺寸作品,
同样以一张双人床为中心,
画面中的色彩、构图和光线巧妙呼应,
充斥着暴力与混乱之感,
展现了曾经乐观英勇的社会所处的幻灭和衰败。
Barbra Kruger
Untitled (I shop therefore I am)
Screen print on vinyl
125 x 125 cm
1987
美国艺术家芭芭拉·克鲁格
擅长结合文字与图像进行创作,
上图是她于1987年创作的《我买故我在》,
艺术家使用大量人称代词以及强行推销的洗脑口号,
黑白图像搭配红白文字和边框吸引观者的注意力,
未来主义字体搭配简短的话语显得急促而又紧迫。
这是具有讽刺意味的文字游戏,
其中包含对于消费主义的批判。
后现代主义艺术家通过质疑、模仿和挪用创作艺术,
看后现代主义艺术作品就像是在玩填字游戏,
通过在破解谜题的过程中不断解构,
拆解作品中使用和借鉴的各种元素,
从而发现隐藏的含义并获得新的线索。
现代主义注重线条,后现代主义强调解构
现代主义相信未来,后现代主义怀疑一切
现代主义拒绝传统,后现代主义接受所有
现代主义对世界充满理想
后现代主义对现实冷嘲热讽
“对宏大叙事的怀疑”就此深入人心
Barbra Kruger
Untitled (Your body is a battleground)
Photographic silkscreen on vinyl
284.48 x 284.48 cm
1989
观念艺术、行为艺术、极简主义和后现代主义
在艺术与生活的各个领域生根发芽,
首饰作为重要的工艺和视觉艺术种类
与材料以及人的身体和行动息息相关,
同样可以作为艺术家表达观念的媒介,
成为新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
当代首饰艺术运动开始于1960年代的北欧,
当时的首饰艺术家们创建独立的工作室,
通过制作首饰为自己所处的时代发声。
他们的作品不仅可以在商店中贩卖,
还可以在画廊里寄售并举办展览。
Friedrich Becker
Two Finger Kinetic Ring
Stainless steel, synthetic red corundum
1987
德国首饰艺术家Friedrich Becker
于1922年生于Ende,
曾学习机械工程并在空军服役,
1948年开始在杜塞尔多夫大学学习金工,
并于1952年开始留校任教。
他在1967年首次提出“动力首饰”的概念,
上图的“双指动力戒指”创作于1987年,
金属部分使用不锈钢,
上方自动旋转的红色宝石为合成红刚玉,
艺术家有意使用工业上常用的人造材料
替代传统的贵金属和宝石,
独特的动力学结构让戒指可以自动旋转,
由此开启全新的首饰艺术篇章。
Hermann Jünger
Jewelry Box with 11 Interchangeable Geometric Pendants
Gold cable, rock crystal, hematite, red jasper, chalcedony, chrysoprase, lapis lazuli, agate, gold-plated silver
5 3/4 X 5 3/4 x 5/8″
1987
德国首饰艺术家Hermann Jünger
于1928年生于Hanau,
他曾在德国哈瑙学习绘画和金工,
之后辗转于不同城市的工作室里做学徒,
1953-56年在慕尼黑美院获得学位,
1972-90年在慕尼黑美院授课。
他的创作风格多样,灵感来源广泛,
包括古罗马首饰、表现主义和抽象主义绘画、
原始艺术、包豪斯、构成主义等等。
他常在作品中使用大量不同的材料和色彩,
比起作品的完成度,他更在乎创作的过程。
上图的吊坠和项链创作于1987年,
其中包括一个黄金项圈和11个几何形状的吊坠,
佩戴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更换佩戴。
Dorothea Prühl
Collier
Aluminium
Height 22 cm
1966
Dorothea Prühl
Birds
Alder wood
6.5 cm each
1974
德国首饰艺术家Dorothea Prühl
于1937年生于Breslau,
1956年在位于Halle的Burg Giebichenstein学习艺术,
1966年回到学校教授艺术与设计。
她的作品灵感大多来源于自然,
却更加抽象大胆。
上图的两条项链分别使用铝和木头制成,
单一的材料与强有力的造型形成鲜明对比,
虚实结合,生动质朴。
Tone Vigeland
Neckpiece
Steel, gold, silver
1981
Tone Vigeland
Necklace
Steel
1987
挪威首饰艺术家Tone Vigeland
于1938年生于Oslo,
曾就读于挪威国家工艺美术学院。
她的作品强调极简与力量,
不论是金、银或是不锈钢,
都可以由此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点线面的组合不断重复堆叠,
赋予首饰沉重质感的同时,
却又不乏灵动的呼吸感。
Gijs Bakker
Head Form
PVC, press-studs, cotton
1967
Gijs Bakker
Profile Ornament for Emmy van Leersum
Stainless steel
1974
荷兰首饰艺术家Gijs Bakker
于1942年生于Amersfoort,
曾就读于荷兰阿姆斯特丹的Gerrit Rietveld Academie
以及瑞典斯德哥尔摩的Konstfackskolan,
他的设计涵盖首饰、家具、公共设计和展览设计等。
他的首饰作品大多精致简洁,线条流畅,
通过将最简单的元素重新组合发现新的形式,
使用各种材料达到不同的质感与效果。
上图的两件首饰作品造型夸张,
左图使用有机材料制作的大型头饰让人眼前一亮,
右图不锈钢丝制作的头部轮廓则更为巧妙,
艺术家试图从不同角度探讨首饰与佩戴者之间的关系,
打破传统,勇于探索更多首饰佩戴的方式。
Otto Künzli
Gold macht Blind
Bangle
Gold, rubber
1980
活跃于德国慕尼黑的首饰艺术家Otto Künzli
于1948年生于瑞士苏黎世,
曾就读于苏黎世设计学院和慕尼黑美院,
1991-2014年间担任慕尼黑美院首饰设计教授。
上图手镯的主要材料为橡胶和黄金,
一个黑色橡胶管包裹着一颗金球,
两端被粘在一起形成闭环,
看上去就像一条蛇在消化一只小象,
艺术家想借此跟黄金说再见,
他说:“是时候让黄金重返黑暗了。”
Caroline Broadhead
Necklace/Veil
Woven nylon
Photo: David Ward
1982
英国首饰艺术家Caroline Broadhead
于1950年生于Leeds,
曾就读于英国伦敦的中央艺术与设计学院。
艺术家善于使用各种纺织物进行创作,
试图探讨与人体接触并相互作用的物体。
上图的项链/面纱创作于1982年,
主要材料为编织尼龙。
她在去非洲旅行时看见当地人编织的篮子,
以此获得创作的灵感,
并在一次次实验中达到理想的效果,
创作出既能当作项链又能作为面纱使用的首饰作品。
Ruudt Peters
Inflatable Jacket
Suit
Polyurethane film
700 x 800 mm
1974
荷兰首饰艺术家Ruudt Peters
于1950年生于Naaldwijk,
1967-70在荷兰莱顿学习医疗仪器制造,
1970-74在阿姆斯特丹Gerrit Rietveld Academie
学习首饰设计。
不同专业的学习背景为艺术家的创作带来更多可能,
上图的“充气外套”是艺术家较为早期的作品之一,
使用聚氨酯薄膜(PU膜),
一种无毒无害的环保材料制作成衣,
该材料广泛应用于服装、医疗、皮革等领域。
Ted Noten
Turbo Princess
Mouse, pearl necklace cast in acrylic, whitened silver, steel wire
7.5x15x2.5cm
1998
荷兰首饰艺术家Ted Noten
于1956年生于Swalmen,
1983-86年就读于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应用艺术学院,
1986-90年就读于阿姆斯特丹Gerrit Rietveld Academie。
他的首饰作品奇妙有趣,饱含讽刺与抨击。
上图的项链吊坠主要材料为亚克力,
里面有一只戴着珍珠项链的死老鼠,
艺术家将它称为公主,
借此讽刺那些拒绝让他参加比赛的人,
通过首饰创作表达自己的愤怒,
从而完成一件“观念艺术作品”。
Kim Buck
Ring
Spell-It-Out
Gold
2001
丹麦首饰艺术家Kim Buck
于1957年生于Copenhagen,
1985年毕业于丹麦首饰学院。
艺术家善于使用现代科技制作首饰,
包括CAD和冲压等等。
他的首饰简明扼要,
常常令人会心一笑。
以上图的戒指为例,
看似普通的素戒外圈与内部的爱心形成对比,
只有佩戴者才会知道这一颗颗隐藏的爱心,
以及佩戴后留下的独特痕迹。
正如文章开篇所说:
“首饰作为艺术的分支
与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想要更好的理解当代首饰
就不得不先了解当代艺术
而想要看懂当代艺术
就得先大概知道艺术的发展历程
所以艺术史看似与当代首饰毫无关联
但事实上它们密不可分”
下集预告:
没有结尾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