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干货 | 三月八日,我们聊一聊首饰与女性主义
二十世纪初
以英国为中心发起的西方世界妇女参政运动
完全地体现了这个时期
女性对于平权的初步觉醒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
代表“独立女性精神”的首饰
应运而生
这批首饰既作为支持的标志,也作为对那些为这一事业做出牺牲的人的褒奖。
“在20世纪初的英国,女权运动的支持者决定使用绿色(Green)、白色(White)和 紫色(Violet)这三种颜色,作为她们为自己争取政治权利的“旗帜”。
这些颜色的首字母暗示了一个缩写词,“Give Women the Vote(给女性投票权)” 同样的,这些颜色也代表希望(绿色)、纯洁(白色)和尊严(紫色或紫罗兰色)。
当时活动的主要参与者,经常性穿着以这三种颜色为主的服装,并佩戴胸针,来标志自己的主张和女权主义者身份,并且通过鼓励妇女参政者协调他们的配饰,来传播他们的从属关系。
珐琅胸针
伦敦博物馆馆藏
通过妇女社会和政治联盟的筹款集市等场所,出售这类物品往往成为该运动的资金来源。这几种颜色很快就在世界范围内流行起来,也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主要是女性)正加入到这场声势浩大,没有硝烟的战斗中。
电影《Suffragette》中,
就很好的还原了当时支持这项运动的女性服装
▼
背景知识
一场女性选举权运动游行
1908年于特拉加尔法广场,伦敦
伦敦博物馆馆藏
Suffrage选举权,字源为拉丁文单词Suffragium,原意为选举用的书写板,也就是选票,后来引申为从政之意。
其实(英国)早期的选举活动中,并没有特别划分出男女,也就没有明确禁止女性投票。到了1832年,英国才开始在法律中加入了禁止女性投票的条款。
1872年,为女性争取投票权的运动,开始获得大量关注与支持,催生了后期有名的NUWSS全国妇女选举权联盟National Union of Women's Suffrage Societies。
初期参与运动的人士都被称为Suffragist,直到1906年,一位英国邮报的记者使用了Suffragette来代指所有参加妇女选举权运动的女性参与者,从此,Suffragette就成为女性参政论者的正式名称。
首饰也未曾缺席这场意义重大的历史事件。许多人开始佩戴包含这三种颜色的首饰,并且,出现了勋章形式的胸针,作为参与这次运动的女性“斗士”们的奖励。
1903年,Pankhurst 成立了妇女社会与政治联盟(WSPU),这是一个要求全民投票选举的组织,致力于“行动,而非言语”。
该团体被确定为独立于政治党派之外,并且经常反对政党。它以人身对抗而闻名:其成员砸碎窗户并殴打警察。Pankhurst,她的女儿和其他WSPU积极分子多次被判入狱,在那里他们进行绝食以换取更好的谈判条件,但经常被强迫进食。
Holloway Prison Brooch
Holloway监狱胸针
银及珐琅
由Sylvia Pankhurst设计
用来授予因运动而入狱的WSPU成员
现由英国议会收藏
在Pankhurts的长女Christabel的领导下,WSPU与政府之间的对抗日益加剧。最终,该组织采用纵火作为战术,而更温和的组织则对Pankhurts一家大声疾呼。
Emmeline Pankhurst
终于,1918年的《人民代表法》取消了对男子选举权的财产限制,并允许30岁以上的妇女投票(有若干限制)。
这场运动当时,许多商家,无论是出于支持,或是因为商业目的,都踊跃加入这场绿、白、紫的盛会。
包括帽子、领带、袜子和丝巾等等,人们急于将色彩戴上身,表达自己的诉求。
这场运动席卷了英国,甚至到达了部分其他国家——如果今日的我们未曾听说过这个影响深远的时尚运动,或许是因为当时仍然是黑白摄影的时代。
而首饰当中,绿色常常用祖母绿、橄榄石来表达,白色则多用珍珠、白珊瑚等玉石;紫色常用石榴石、碧玺、紫水晶等宝石。有时,这些颜色也会被简单而色彩明丽的珐琅所替代。
现如今,在欧美,尤其是英国的古董首饰店,常常能看到名为Suffragette Jewellery的专区,展示的清一色为绿、紫、白三色组成的首饰珠宝。甚至有首饰品牌,仍然持续推出以这三个颜色作为主轴的首饰系列,并以“Suffragette Jewellery风格”为其命名。
Lancastrian Jewellers的网店图片
有部分学者认为,直接将包含这三个颜色的珠宝首饰与女性选举权运动关联是不严谨的。
确实这三个颜色的搭配,本身就有着浪漫并吸睛的特质。然而在这场运动当时,确实有高定珠宝品牌特意推出这样的首饰来声援这场运动,这点也是毋庸置疑的。
首饰与女性的关系,不止是资本主义和父权制社会下,梦露唱出的那首“Diamonds are a girl’s best friends”,体现了一个女人愿意被占有,但只能换取财产的刻板印象。
首饰也确实是女性的朋友,不仅因为在历史长河中,它们曾成为女性被禁锢被物化的集合,更因为它们也见证着无数女性为自己生而为女所奋力抗争的经过。
本文撰稿:Abigail Zheng
Pat C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