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首饰的故事【第二十二集】

Lisha ● 2020.10.16

首饰作为艺术的分支

与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想要更好的理解当代首饰

就不得不先了解当代艺术

而想要看懂当代艺术

就得先大概知道艺术的发展历程

所以艺术史看似与当代首饰毫无关联

但事实上它们密不可分

 

 

 

 

《艺术的故事》

《艺术的故事》

 

 

 

《现代艺术150年》

《现代艺术150年》

 

“艺术与首饰的故事”微信连续剧后半段

将引用《艺术的故事》以及

《现代艺术150年》作为基础

再加上笔者对于西方首饰史的整合

希望给大家带来连贯清晰且生动有趣的介绍

特别感谢《艺术的故事》的作者E. H. Gombrich

以及中文版翻译者范景中和校对人杨成凯

还有《现代艺术150年》的作者Will Gompertz

以及中文版翻译者王烁和王同乐

在此强烈推荐对艺术史感兴趣的观众阅读原著

部分图片和文字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建议艺术爱好者前往博物馆观赏原作

 

 

 

22. 音乐与构成

1910-1925

 

绘画是由简至繁,再由繁到简的过程,

从文艺复兴时期对形象和细节的描绘,

到印象派抽离细节强调光线、色彩和情感,

直到具体的形象开始消失。

似乎画面本身的内容越少,

艺术家所表达的就越多。

那些所谓的“缺失”、”潦草“与“臆想”,

正是艺术家所追求的新的表现形式。

马奈之后那些后摄影时代的艺术家,

不仅是艺术的创作者,还是社会的观察者,

是揭开生活中隐秘真相的哲学家。

他们获得了新的自由去探索新的表现形式,

试图激发观众内心从未被触及的想法与感受。

抽象艺术通常以简单的形式表现复杂的思想,

艺术家舍弃对现实的模仿以及具象的表现,

用笔触和形状构造看似神秘的图案,

与人产生关联,让人浮想联翩。

 

 

 

František Kupka

The First Step

c. 1910

 

阿波里奈尔于1912年将巴黎立体-未来主义运动

命名为俄耳浦斯主义(Orphism)。

俄耳浦斯(Orpheus)

是古希腊传说中的诗人和音乐家。

艺术家使用鲜艳的色彩和抽象的图案,

让画面如音乐般流动,令人沉醉其中。

上图《第一步》是抽象艺术早期的实验作品,

出自捷克艺术家弗朗齐歇克·库普卡,

他也是俄耳浦斯主义的一员。

这些在画在黑色背景上的圆盘和圆环,

是艺术家对于宇宙的思考与探究。

他画的是心中抽象的思想,

却拥有震撼人心的神秘力量。

 

 

 

Robert Delaunay

Simultaneous Disc

1912

 

上集介绍的罗伯特·德劳内

也是俄耳浦斯主义的重要人物之一,

上图是他于1912年创作的《共时的圆盘》。

他称自己的艺术为共时主义(SIMULTANISM),

这个词来源于Michel Eugène Chevreul

于1839年在巴黎出版的《颜色对比原理》,

他论证了色轮上相邻颜色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的。

Chevreul的色彩理论对法国艺术家影响深远,

而德劳内正如30年前的修拉一样对色彩理论着迷。

他想创作激荡着“和声”与“音色”的作品,

将颜色化作音符,构图化作音调。

正如音乐本身也是一种抽象的艺术形式,

优雅的小提琴声与沉重的鼓声

可以瞬间将人们带入某种情境中,

同时触发多种感官与之共鸣。

 

 

 

Wassily Kandinsky

Improvisation 4

1909

 

19世纪德国浪漫主义作曲家理查德·瓦格纳

早在半个世纪前就想要统一不同的艺术形式,

让一种艺术形式通过与其他艺术形式相协调

发挥出更大的潜能,创作出“总体艺术品”。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认为生活是一场无谓的修行,

我们都是自己“意志”的奴隶,

被困于对性、食物和安全无法满足的欲望中。

他主张艺术是将人类从这一扭曲的无聊中

拯救出来的唯一途径,

而音乐可以让想象力冲破“意志”的牢笼。

瓦格纳与叔本华虽然擅长的领域不同,

但在对音乐与艺术的理解上有诸多相似之处。

 

俄国的法学教授瓦西里·康定斯基

在瓦格纳的歌剧中感获得了类似的感受。

他于1896年在莫斯科参观了法国印象派的巡回展,

突然意识到自己以前看到的只是俄国艺术品,

生平第一次,他看到了一幅画。

之后他辞去莫斯科大学法学院的讲席,

离开俄国,前往德国慕尼黑参加艺术课程,

学习印象派、后印象派和野兽派的画法,

之后很快成为德国先锋艺术的一员。

音乐对其艺术和生活的影响一直如影随形,

从早期充满印象派与野兽派风格的作品,

到之后开始创作上图的《即兴》系列,

他不断尝试,试图创作出“视觉音景”,

让观者听到色彩的“内在之声”。

 

 

 

Wassily Kandinsky

Impression III (Concert)

1911

 

20世纪早期先锋艺术在整个欧洲蔓延,

艺术家们呼吸着相同的艺术气息,

空气中回荡着艺术与音乐之声。

1911年1月康定斯基在慕尼黑听到

维也纳作曲家阿诺德·勋伯格的无调性音乐,

深深地被他的音乐所打动,

创作出上图《印象3(音乐会)》。

之后他写信给勋伯格分享他的色彩理论,

勋伯格积极地回应康定斯基的来信。

他们都想要创作源于本能而非后天习得的作品,

例如一幅将不相容的颜色和笔触并置在一起的画,

例如音乐中出现大量“不和谐音”,

用“粗糙”的方式唤醒人们沉睡已久的感官意识。

 

 

 

Wassily Kandinsky

Picture with a Circle

1911

 

上图《带圆的画》是康定斯基第一件完全抽象的作品。

同年,康定斯基撰写了《艺术中的精神》一书,

其中讨论了许多关于艺术和色彩的理论。

他认为“色彩是一种直接影响灵魂的力量。

颜色是钢琴键盘,眼睛是音锤;

灵魂是有着许多琴弦的钢琴。

艺术家是演奏的手,

触碰一个或另一个键,

引起灵魂的震动。”

 

 

 

Wassily Kandinsky

Composition IV

1911

 

之后康定斯基与其他慕尼黑艺术家产生分歧,

建立了名为“青骑士”的跨领域共同体,

其中包括康定斯基、勋伯格和德劳内等人。

“青”(蓝色)是他们精神特质的代表,

他们认为这一颜色可以将事物的内在本质,

即无意识的感受和外在世界的宇宙相融合。

他们都喜欢骑马,都想成为骑士,

将马的原始天性与自己喜爱冒险与自由、

依照本能、拒绝商业的目标相联系。

这也为康定斯基提供了合适的创作契机,

他想要创作出如交响乐一般,

具有宏大结构和规模的绘画,

并创作出上图《作曲》系列。

 

 

 

Paul Klee

Hammamet with Its Mosque

1914

 

生于瑞士的保罗·克利

在看了康定斯基的作品后深感赞赏,

并在康定斯基的邀请下加入了“青骑士”。

他也相信艺术可以帮助人类

建立外在环境与内在自我的联系,

并且他也对音乐怀有深厚的感情。

1914年克利去突尼斯画画,

北非的阳光打开了他的双眼,

将他从素描、蚀刻与黑白版画中解放出来,

让他第一次真正意识到色彩的潜力。

他于1914年创作了上图《哈马马特的清真寺》,

创造出一个通过色彩融合现实与理想的世界。

他相信艺术不是为了再现肉眼可见的事物,

而是让内在灵魂得以重现。

他一边听音乐,一边观察构思,

感受颜色的每一色度所代表的不同声音。

克利说自己从一个点开始创作一幅画,

然后牵着一条线漫步,

他并不知道自己会画出什么,

他相信一切都会不言自明,

某个图像会浮现出来。

他认为艺术家不应该有意识地去控制,

而应该允许作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长。

他的画看似随意且孩子气却又充满灵性,

那些不切实际的颜色与奇妙的构图,

相互抗衡的同时却又相互衬托。

他的创作切断了人们与已知世界的联系,

冲破现实的牢笼,唤醒沉睡的感官和灵魂,

色彩与音乐将是他永远的主题。

 

 

 

Kazimir Malevich

Cow and Fiddle

1913

 

哪里还有比音乐般的绘画更加抽象的艺术?

答案是“无”,不是没有,而是描绘“无”的绘画:

放弃所有形象与想象,

探究颜料与材质等作品本身的物质属性,

从而发现艺术世界全新的概念与秩序。

艺术是一种视觉语言,描述是它的天职,

想要去除艺术中的叙事性,

就好像是写一本没有故事的书、

一部没有情节的戏剧,

如此荒诞的想法在现在看来似乎已是老生常谈,

但在当时如此具有批判性的概念意味着

要与艺术一直以来扮演的角色

以及观众的惯性期待产生决裂。

 

正如罂粟生长于不安之地,

灾难与动荡往往孕育出伟大的艺术,

譬如不断被卷入革命和战争的法国,

譬如20世纪饱受创伤的俄国。

日俄战争的惨败、沙皇的独裁统治、

工人阶级的起义、苏维埃的建立……

当时的俄国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艺术也处于同样的局面。

艺术家们提出与共产主义相似的理念,

一种力求先进和民主的“非客观艺术”。

其中一位名为卡济米尔·马列维奇的画家

提出“非逻辑主义”的概念,认为“理性”是荒谬的,

他对常识和荒谬产生冲突的交叉点颇有兴趣。

上图《奶牛与小提琴》

整体看上去像是布拉克的立体主义绘画,

除了侧身站在画面中央的那只奶牛,

它看起来似乎和观众一样困惑,

让人觉得荒唐而又搞笑。

 

 

 

Kazimir Malevich

Black Square

Oil on linen

1915

 

卡济米尔·马列维奇善于捕捉时代的迹象,

他对于荒谬和艺术家如何表达自我的探索

也代表了当时俄国先锋艺术的走向。

他们在1913年发表了自己的未来主义宣言

《给公众审美一记耳光》,

并推出令人费解的未来主义歌剧《征服太阳》。

歌剧的台词由没有人能听懂的“超理性语言”写成,

乐谱是不成调的段落和刺耳的四分音,

情节则是关于人类征服太阳的激进故事,

留给观众的似乎只有困惑和愤怒。

而在这场荒诞的歌剧中,

马列维奇负责设计布景和服装,

其中包括像机器人一样浮华艳丽的紧身衣裤,

还有几何图像装饰的背景幕布。

最特别的是在歌剧接近尾声时的一处场景:

马列维奇在一个白色幕布上画了一个黑色正方形。

这幅无意中完成的创作蕴含着非凡的成果,

一种纯粹抽象的形式,

一种彻底非描述性的绘画风格,

解除了客观对象加在艺术上的重负,

感受“非客观的体验以及纯粹感觉的至高无上”,

他称这一原创的艺术表达风格为至上主义。

上图的《黑色正方形》或许看似简单,

但却代表了艺术家复杂的意图:

颜料和画布所具有的质地,

颜色对比带来的视觉张力,

静止画面中的运动与活力,

黑与白之间的平衡与关系。

当观众习惯性地想要从画面中看懂些什么时,

却只能被困在挫败的循环中,

一次又一次地被逼着认清

白布上的黑色正方形这一基本事实。

马列维奇希望如此的困惑

可以激发观众的潜意识与主观能动性,

从而感受到那个黑色正方形中的宇宙万物。

 

在受供求关系统治的社会环境中,

经济价值取决于稀有程度。

在大众看来这样一幅谁都能画出的

马列维奇的《黑色正方形》之所以价值百万美元,

是因为它同时具有创造性、真实性与稀有性,

是因为从历史的角度来看,

这幅作品的存在具有不可取代的意义和价值,

对整个视觉艺术都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至上主义的几何抽象艺术,

让人们意识到去除冗杂、简化形状、精简颜色、

简约的外观、专注于形式的纯洁性,

实际上是智慧、深思、现代性与精密性的象征。

虽然现在看来这一切都像是一个骗局、一个玩笑,

但马列维奇的作品确实向观众提出了挑战,

无论是欣然接受,还是充满怀疑。

他将艺术变成了由艺术家制定规则的智力游戏:

考验观众是否有勇气相信并不存在的事物

或是大胆承认自己是个看不懂艺术的傻子。

 

 

 

Kazimir Malevich

Suprematism

Oil on canvas

1914-1915

 

20世纪初关于太空旅行和发射卫星的讨论令人振奋,

同时一战对人类世界的破坏也让许多人开始意识到

人类对于物质的过度依赖以及与日俱增的自私情感。

马列维奇想要用艺术建立乌托邦,

为全球的动荡带来新的秩序,

这也是上图《至上主义》存在的原因。

他于1915年在圣彼得堡举办群展

“最后的未来主义展览:从0到10”,

这群俄国实验艺术家意在向全世界宣告

意大利未来主义的终结

以及现代艺术新阶段的开始。

马列维奇将《黑色正方形》

挂在接近房顶的高高的角落里,

斜跨过两面墙交汇的直角,

这是最好也是最重要的位置,

因为这是俄国东正教家庭里留给宗教图像的地方。

只是如此重要的位置原本属于同为参展艺术家的

弗拉基米尔·塔特林的雕塑作品。

 

 

 

Vladimir Tatlin

Corner Counter-Relief

1915

 

来自乌克兰的弗拉基米尔·塔特林是画家与建筑师,

也是当时俄国先锋艺术中备受尊敬的人物。

他本可以和马列维奇并肩作战,

但嫉妒与竞争、分歧与争论让两人最终走向厌恶。

而那个被马列维奇抢走的角落,

塔特林原本特地为此创作了上图《角落的反浮雕》。

艺术家用锡、铜、玻璃和塑料创作出多个结构,

它们被许多“绳子”穿过,横跨在角落里。

塔特林曾在一战前夕拜访过毕加索的工作室,

他用现代建筑材料做出了属于自己的“装置”,

这也象征着俄国工业时代的未来。

塔特林重构了雕塑的概念,

他的雕塑不是对现实生活的再现和模仿,

而是作为一件独立的物体存在,

是关于空间、材质、体积、重量、

平衡、张力与反重力的构成,

这也成就了塔特林的构成主义。

 

 

 

Vladimir Tatlin

Monument to commemorate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1919-1920

 

在俄国先锋艺术家创建新的艺术形式的同时,

列宁也创建了全新的社会主义国家。

而列宁对于艺术也有自己的想法,

他认为苏联艺术应该被大众理解,

为人民和政权服务,

于是这一“重任”便落在了塔特林及其同伴身上,

这也是现代艺术史中少见的政治与艺术的联盟。

他们想要赋予共产主义理想具有辨识度、

自信刚毅、坚定强大的形象,

他们的事业是平等主义的事业。

女性艺术家第一次在艺术运动中占有重要地位,

其中柳博芙·波波娃、亚历山大·埃克斯特

以及罗琴科的妻子瓦瓦拉·斯捷潘诺娃

都为构成主义的界定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艺术家们认为画布、颜料和放置画布的画架

都是构成主义作品的一部分,

以此强调绘画原材料作为物质本身

所固有的材料属性及其内在价值。

对于材料和科技的热情使他们对建筑格外感兴趣,

作为建筑师的塔特林尤其如此。

上图是著名的《第三国际的纪念(塔)》,

也被称为“塔特林之塔”。

这本该是一个由玻璃、钢和铁构成的

高400米非垂直且盘旋上升的塔,

意在向世界宣告苏联比其他国家更加优秀与现代

(尤其是法国巴黎那座高300米的埃菲尔铁塔),

而第三共产国际正是全球共产主义的中心。

塔特林于1921年完成了设计图,

当时的俄国正在经历干旱、歉收与饥荒,

成千上万的人死去,

这个计划就此搁置,再也无人提起。

 

 

 

Alexander Rodchenko

Pure Red Color, Pure Yellow Color, Pure Blue Color

1921

 

在塔特林忙于设计他的塔的同时,

其他构成主义艺术家共同发起了

名为“5x5=25”的展览,

其中包含5位艺术家的5件作品,

该展览于1921年在莫斯科举办。

上图的《纯红、纯黄和纯蓝》

是亚历山大·罗琴科的参展作品,

也被称作《最后的画》或《绘画之死》。

有人认为这幅画仅仅是一张涂了颜料的布,

也有人认为这幅画具有神秘的情感与精神深度。

而艺术家本人却说他的作品并无任何象征或神奇之处,

只是他在进行的原材料特性研究的一部分。

罗琴科通过降低作品的“神秘性”来挑战马列维奇

大肆宣扬的至上主义及其构建的信仰系统,

也为观众提供了另一种欣赏的角度。

 

 

 

Lyubov Popova

Dress Designs

 

 

Varvara Stepanova

Textile Designs

 

 

Alexandra Exter

Costume Design

 

1921年,罗琴科发表声明正式宣布构成主义的到来,

紧接着他又发表了另一份声明宣布“艺术之死”,

声称艺术是“资产阶级的”。

为了划清界限、表明立场,

改称自己为“生产主义者”,

积极投身于创造有用之物,

执行列宁所要求的扩大社会贡献的命令。

他们变成了设计师,设计大量产品,

将构成主义的用色与结构融入日常生活中。

其中三位极其重要的女性艺术家

也都不约而同地开始了服装与面料设计,

柳博芙·波波娃曾说:

“绘画中的结构是各部分能量之总和”,

她们的设计和绘画一样充满张力和创造力。

上图从左到右依次为波波娃的连衣裙设计、

斯捷潘诺娃的布料设计以及埃克斯特的服装设计,

其中大量波点和线条的使用方式

也成为了后来的时尚流行元素。

 

 

 

El Lissitzky

Beat the Whites with the Red Wedge

1919

 

除了服装与布料设计,

平面设计在当时也十分流行,

大量的海报、书籍封面、字体设计层出不穷。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上图

埃尔·利西茨基设计的海报《以红楔攻打白军》,

这是有史以来最具偶像性的海报之一,

也是艺术为政治宣传服务的典型案例。

整个长方形画面被斜分成两半,一黑一白,

左边白色区域中间巨大的红色三角形越过分界线

刺入黑色半边的白色圆形中,

周围是崩裂的红色碎片,

色彩鲜明、画面清晰、令人难忘。

看似抽象的画面实则具有极高的象征性与表现性,

这是艺术家对现实世界的暗喻:

当时的俄国正处于内战时期,

反布尔什维克的白军试图驱逐列宁的社会主义政权,

而利西茨基则希望通过海报

为社会主义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他所创作的的图像和平面风格

不但激起了观众的情感反应,

也影响了之后的平面设计师

以及众多乐队专辑的封面设计。

 

抽象艺术看似凌乱,

非客观艺术看似简单,

却能穿透现代生活的喧嚣,

表达更加深刻的情感与内涵。

从音乐般流动的色彩与画面,

到作品本身的材质与无意识,

他们的作品仿佛具有磁性,

不断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形成让人着迷却不知为何喜欢的艺术。

 

 

 

Third Imperial Egg

Peter Carl Fabergé

1887

Private collection, US

 

1885年至1917年间

来自俄国圣彼得堡的Peter Carl Fabergé

为沙皇与私人藏家设计了约69颗彩蛋,

其中大部分交由多个首饰工匠负责制作,

主要材料为贵金属、宝石和珐琅,

但只有57颗依然留存至今。

与非客观艺术的简约相反,

法贝热的彩蛋极尽复杂的工艺与设计,

每一只都暗藏着不同的惊喜。

他的彩蛋不仅一度成为皇室和奢侈的代名词,

还被后世认为是珠宝首饰的奢华经典之作。

以上图为例,左右两边分别为闭合和打开的状态,

彩蛋总长8.2厘米,主体由黄金制成,

底座主要使用錾刻工艺,

外加不同色调的K金作为装饰。

中间镶嵌的深色蓝宝石周围镶有钻石,

上方还暗藏一只18k金的戒指。

戒圈上方镶嵌的钻石是彩蛋的开关,

彩蛋的外壳具有可移动性,

里面是江诗丹顿的14k金手表。

表盘上烧有白色珐琅,指针上还镶有碎钻,

设计与工艺的细腻和精致不愧为高奢定制的代表。

 

 

 

Van Cleef & Arpels

Zip项链系列

图片来源于品牌官网

 

上集介绍了法国巴黎的著名首饰品牌

Van Cleef & Arpels(梵克雅宝)。

上图Zip项链的灵感源自拉链,

是梵克雅宝最大胆的设计之一。

拉链最早用于飞行员外套以及水手制服,

大约1930年开始在高定服装中使用。

1950年,梵克雅宝正式推出Zip项链系列,

将拉链打开可作为项链佩戴,

闭合后可变为手链。

设计独特新颖,做工精细华丽。

 

 

 

 

Van Cleef & Arpels

LUDO手镯系列

图片来源于品牌官网

 

LUDO手镯诞生于1934年,

灵感来自于高级定制服装,

是梵克雅宝的抽象风格与优雅细节的代表。

以上图为例,手镯的整体造型宛若一条腰带,

金质丝网搭配手表搭扣造型,

重新诠释并营造出精美的编织效果,

灵活柔韧,佩戴舒适。

手镯秉承传统的“蜂窝”网格设计,

在每一个金质链节中手工雕刻出星形图案,

再在六边形网格中央镶嵌宝石,

简洁利落,精致典雅。

 

 

 

Van Cleef & Arpels

Butterflies系列

图片来源于品牌官网

 

充满诗意、生生不息的大自然

也是梵克雅宝的灵感来源之一。

上图的蝴蝶系列胸针

使用层次分明的彩色宝石和立体的设计,

结合细致的镶嵌工艺

展现不同的色彩和造型,

灵动轻盈,优雅美丽。

 

 

 

BUCCELLATI

鸡尾酒戒指系列

图片来源于品牌官网

 

上图鸡尾酒戒指系列出自上集介绍的

意大利首饰品牌BUCCELLATI(布契拉提)。

戒指的造型大而夸张,

中间大颗的彩色宝石在不同颜色的K金底座

以及钻石的衬托下闪烁着流光溢彩,

打造出视觉上的饕餮盛宴。

 

 

 

BUCCELLATI

艺术系列

图片来源于品牌官网

 

上图Buccellati的艺术系列

灵感源自印象派和后印象派大师的作品,

提取其中独特的风格和细节,

结合精致的首饰制作工艺, 

做出别具一格的五大“艺术精品”,

技艺精湛,简约大方。

 

 

 

BUCCELLATI

ANIMALIER系列

图片来源于品牌官网

 

上图Buccellati的ANIMALIER系列

根据巴洛克珍珠所具有的不规则形状,

搭配不同的贵金属部件,

组合出具有各种造型的动物胸针。

从缠绕的蛇到飞翔的鹰,

从悬挂的猴子到奔跑的兔子,

体现了品牌设计师无与伦比的想象力。

 

 

首饰的发展一直与艺术息息相关,

但当艺术开始变得越来越“简单”,

首饰设计却在品牌的包装下变得更加复杂。

似乎一切都在渐行渐远,

直到有一天出现交汇的点,

万物皆有关联。

 

 

 

下集预告:

包豪斯/Bauhaus

RECENT EVENTS

近期活动
全部活动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