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条》中关于“时间”的谜底,诺兰都藏在这张A4纸里了?

姚异姚 ● 2020.09.17

提示:本文含微量剧透,不会对未观影者造成毒副作用,对于已观影者有助于缓解其脑部灼烧感。

本文篇幅约1687字,大约需5分钟看完。

等一下,在我打下“5分钟”三个字时,我忽然对这个“标准”感到了一丝迟疑,这个计量方式/单位哪来的?时间是可以被测量的吗?时间是否有“标准”?

再或者,我想追问,“时间”真的存在吗?

1.

视觉艺术鬼才,

把“不存在”变着花样具象呈现出来

爱因斯坦曾说:“把你的手放在滚热的炉子上一分钟,感觉起来像一小时。坐在一个漂亮姑娘身边整整一小时,感觉起来像一分钟。这就是相对论。”这位犹太天才除了给自己的理论幽了一默外,还指出了一个常见的心理现象:我们对于时间的感知是相当主观的。

“时间即幻觉”——爱因斯坦,图源:引言网

一些物理学家将推断更进一步,认为“时间是不存在的,这仅是一个人类头脑中的错觉”。比如麻省理工泰格马克教授(Tegmark)基于爱因斯坦相对论,从量子引力角度提出“时间和空间是一个四维结构的一部分,一个没有事情发生的四维空间”。

听起来是不是很颠覆?

当我们依照这个观点回看诺兰创作时,就会对他标志性的花样“时间线”(timeline)——通过空间营造非线性叙事产生一层新的感知。这个视觉艺术鬼才,能把“不存在”的变着花样、具象地呈现出来。

铁轨戏一景,图源:网络

在《信条》一片开头的铁轨戏:歌剧院事件后主角被俘获,负责逼供的男子拿起一个黄色的钟表对主角说:“这个表走得太快了,我应该拨回去一小时”。

自此,“时间逆行”开始具象化。

2.

拥有姓名却不“在场”的神秘艺术家

片中人物通过物理学概念对“时间逆行”现象进行解读。尽管电影中充斥大量物理学词条,但诺兰作为编导于一体的文学系毕业生,“硬”物理学向来是其作品最外层的包裹,心理学、文艺且哲学的思考才是究极内核。

这首先体现在诺兰用密符织就的“谜面”,即故事中主要角色、地点的命名出处——庞贝古城发现的拉丁回文密符石碑“Sator Square/萨托幻方”。

萨托幻方 图源:网络

碑文上,除了大家已知且可见的的Tenet(“信条”)、Sator(反派的名字,拉丁文有“上帝”之意)、Opera(歌剧院,拉丁文有“运转“、”行动“之意)、Rotas(艺术品免税自由港大楼的名称,拉丁文有“旋转“之意),以上词条均在电影中点题外,Arepo是唯一一个在电影中拥有姓名,却缺失“在场”的碑文内容,诺兰将这个词安排给了一个西班牙人仿画艺术家。

没有“废戏”的诺兰,安排的这个设定用意何在?

围绕着神秘艺术家Arepo,电影中艺术元素也是并行于物理元素的另一重要线索:女主Kat的职业身份(艺术品鉴定师)、两幅戈雅(伪)画作、艺术品免税自由港等。

女主鉴定画作 图源:网络

3.

A4画幅的作品中藏着“时间”的谜底?

反派一号Sator通过盛在早餐盘中的戈雅伪作,不动声色地揭露了妻子对他的“背叛”。给到这张A4大小的画作的镜头一闪而过,这一瞬,诺兰不仅给观众留下了悬念,也通过这个重要物件留下了解谜的线索。

电影中出现的A4画幅大小的戈雅素描伪作,作品名不详 图源:网络

尽管这幅画名称尚不得知,但显然画作内容充满隐喻,不免让人联想到戈雅的名作之一《时间(或名“老妇人”)》(El Tiempo O Las Viejas):

戈雅画作《时间(或名“老妇人”)》,图源:网络

命名已经很直白了——时间。两幅画同样是老妇人作为主体,斜上方人物(一说死神(或时间之神))手在空中挥动(只不过一个是扫帚刚起,一个是扫帚即落),而有趣的是,似乎下方妇人在油画中形容枯槁,而电影素描中的另一位容光焕发(时间的力量?!)… …尽管是静态画作,但刹那间的动态跃然纸上。以静示动,犹如电影中的关键一帧。

4. 

时间逆行场域为何发生在艺术藏品中?

都说诺兰是“电影骑士”,他一直在用电影结构电影,用电影探索电影。这次,绘画作为前电影时代的重要视觉艺术,无疑是成了诺兰电影拼图的重要一块。

主角在艺术藏品中穿行

从静态到动态,从绘画到电影,不存在的“时间”在这些视觉艺术创作中演变。一部视觉艺术史也是一部艺术家试图探讨、捕捉“时间”的历程。

达利绘画中软掉的时钟,呈现时间/记忆的变形 图源:网络

中世纪的罗马宗教画多联展现定格的“时间”、伦勃朗一生上百幅“自拍像”记录“时间”在个体上的变化、戈雅承前启后的过渡性创造,到杜尚《走下楼梯的裸女》、达利《永恒的记忆》中“软掉的时钟”、再到霍克尼的代表作《梨花盛开的公路》……

杜尚的《走下楼梯的裸女》呈现了主体“裸女”步下楼梯每一瞬时间里在空间中留下的“存在”印记,画面有延时摄影的逐帧感 图源:网络

Eliot Elisofon摄影《走下楼梯的杜尚》 图源:网络

至此,诺兰在《信条》中的“时间观”似乎愈发清晰,将时间逆行场域设置在艺术藏品的自由港这个隐秘之地也似乎顺理成章:

片中“奥斯陆自由港”,实际拍摄地爱沙尼亚塔林Kumu美术馆, 图源:movie-locations.com/

诺兰或许想说:物理与艺术就仿佛时间的“钳形行动“——科学与艺术逆向而行,相辅相成,而人类方可从中获得自救。

 

(本文作者:姚异姚,不想当导演的影迷不是好作者。)

RECENT EVENTS

近期活动
全部活动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