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首饰的故事【第十八集】
以下文章来源于当代艺术与我 ,作者Lisha
首饰作为艺术的分支
与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想要更好的理解当代首饰
就不得不先了解当代艺术
而想要看懂当代艺术
就得先大概知道艺术的发展历程
所以艺术史看似与当代首饰毫无关联
但事实上它们密不可分
《艺术的故事》
《现代艺术150年》
“艺术与首饰的故事”微信连续剧后半段
将引用《艺术的故事》以及
《现代艺术150年》作为基础
再加上笔者对于西方首饰史的整合
希望给大家带来连贯清晰且生动有趣的介绍
特别感谢《艺术的故事》的作者E. H. Gombrich
以及中文版翻译者范景中和校对人杨成凯
还有《现代艺术150年》的作者Will Gompertz
以及中文版翻译者王烁和王同乐
在此强烈推荐对艺术史感兴趣的观众阅读原著
部分图片和文字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建议艺术爱好者前往博物馆观赏原作
18. 后印象派:拓展领域
1880-1906
19世纪常被认为是艺术发展兴旺的时期,
人们的生活越发时髦便利,
大批量机制品的出现让手工艺品成为奢侈。
19世纪末法国兴起的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
体现了当时部分艺术家新的诉求,
有人采用新型材料和装饰进行实验,
试图展现新的观念与建筑样式,
其中包括铁和玻璃的使用以及曲线装饰的出现。
巴黎的地标性建筑物埃菲尔铁塔
便是当时艺术与科技结合的产物。
Alexandre Gustave Eiffel
Eiffel Tower
1887-1889
印象派和保守派的目标都是表现自然,
只是他们的表现方式与主题大不相同,
当时许多艺术家以印象派为起点,
再以各自的方式走向不同的终点。
罗杰•弗莱在1910年首次使用“后印象派”
作为伦敦格拉夫顿美术馆的展览名称,
历史告诉我们这场展览的标题过关了,
但是展览却没有。
与之前印象派的遭遇相类似,
展览一开幕就受到猛烈抨击,
许多人质疑“那也能称为艺术?”,
但也有人十分认可这场展览,
其中包括艺术家邓肯•格兰特、
女艺术家瓦内萨•贝尔
以及她的作家妹妹弗吉尼亚•伍尔夫。
Vincent Willem van Gogh
The Potato Eaters
1885
文森特•梵高作为表现主义的先锋,
活着的时候几乎无人知晓,
而如今他的故事已经家喻户晓 。
梵高出生于荷兰一个新教牧师家庭,
叔叔是艺术经纪公司的合伙人,
16岁时他便在叔叔的公司里当学徒,
后来还被派往国外的分支机构任职。
之后他的弟弟提奥也进入了该公司,
两人经常互相写信聊人生谈理想。
梵高对基督教与《圣经》越发着迷,
对艺术交易的物质主义本质日益感到幻灭,
直到被公司解雇。
之后在提奥的建议与支持下
梵高开始试图成为一名艺术家,
上图《吃土豆的人》是他较为早期的作品。
画面中有五个人围在小房间的桌子周围,
上方有一盏昏暗的油灯,
通过微妙的用色以及对手指的细节描绘,
展现农民生活的卑微与食不果腹的境遇。
梵高将这幅画寄给他的弟弟提奥
并在提奥的建议下于1886年前往巴黎,
在巴黎梵高第一次见到了印象派艺术家的作品,
这令梵高眼前一亮。
他也想像印象派艺术家那样进行创作,
用破碎、暗淡的色调来协调极端的残酷,
用强烈的情感与色彩代替平淡无奇的和谐。
他从日本木版雕刻和法国印象派中获得启发,
想用直接而强烈的效果带给人快乐和安慰,
创作出更为纯真的艺术。
Vincent Willem van Gogh
Bedroom in Arles
1888
在提奥的建议下他选择去法国南部调整状态,
并在阿尔勒的阳光下获得第二次顿悟。
他深陷对于绘画的狂热中,
在14个月中完成了200多幅作品,
其中包括上图的《寝室》。
画面中的颜色、构图、光线、氛围和家具
都给人以放松休息的感觉,
他所向往的日本版画的单纯与美丽、
明晰和简洁在这幅画中得以呈现。
他结合厚涂法与浓墨重彩,
使画面更具表现力和戏剧性,
连颜料本身都成了画面的一部分,
仿佛雕塑一般具有三维的立体感。
他对客观事物进行夸张、重塑与改变,
只为表现出强烈的主观感受,
使虚构的画面更为真实,
这也促成了表现主义的出现。
El Greco
The opening of the Fifth Seal of the Apocalypse
c. 1608-14
早在梵高出生三百年前的文艺复兴时期,
就有艺术家试图表现类似的效果,
他叫作埃尔•格列柯,
第十二集中曾介绍过上图他的作品。
他和梵高都信教且不喜欢物质主义,
都选择去异国他乡寻求灵感与支持,
他们的画面都通过拉长且扭曲的形状、
大幅度的缩略以及非真实的颜色
来展现强烈的情绪与深刻的表现性。
只是埃尔•格列柯偏向神秘高贵的宗教主题,
而梵高更侧重现代生活的真实经历与感受。
Edvard Munch
The Scream
1893
梵高逝世三年内,
挪威艺术家爱德华•蒙克模仿梵高,
通过“扭曲”形象的方法传递内心深处的情感,
创作出上图表现主义的经典画作《呐喊》。
画中人物扭曲的面部表情充满惊吓与恳求,
画面背景与配色同样扭曲且强烈,
让人深感对未来世界的恐惧与焦虑。
Diego Rodríguez de Silva y Velázquez
Pope Innocent X
1650
Francis Bacon
Study After Velazquez’s Portrait of Pope Innocent X
1953
弗朗西斯•培根曾说:
“绘画是将人的精神系统投射到画布的一种方式。”
在爱德华•蒙克的《呐喊》创作60年后,
培根将人类的痛苦与世界的可怖表现到极致。
他根据上方左图《教皇英诺森十世肖像》
为研究对象创作出包括右图在内的一系列作品。
左右两幅画相隔300多年,
画面如真相般触目惊心,
将教皇的残忍表现得淋漓尽致。
1985年,培根创作出下方右图《向梵高致敬》,
他以左图梵高的《去往塔拉斯孔路上的画家》
为基础创作了一系列赞颂梵高的作品,
可见梵高在他心中的重要意义。
Vincent Willem van Gogh
The Painter on the road to Tarascon
1888
Francis Bacon
An Homage to Van Gogh
1985
《去往塔拉斯孔路上的画家》在战争中被毁,
画完这幅画之后两年,
刚满37岁的梵高死于两天前
他朝自己胸部开枪所造成的创伤,
数月后,他的弟弟提奥也去世了,
而这一切也许和梵高的老朋友高更脱不了干系。
Paul Gauguin
The Vision after the Sermon
1888
有人说他是自高自大、自私自利的剽窃者;
有人说他是玩世不恭、以自我为中心的阴谋家;
有人说他是勇敢的象征主义艺术家,
他是保罗•高更,曾是一名股票经纪人。
1882年股票市场垮塌后,
两手空空的他立志要成为一名艺术家,
抛开印象派艺术家严格遵守的自然主义信条,
凭借强大的主观能动性和想象力进行创作。
上图《布道后的幻象》是高更较为早期的作品,
作品结合现实生活与神圣幻象,
描绘了一群妇女围观雅各与天使搏斗的场景。
高更将大片的青草地画成鲜亮的橘红色,
斜穿画面的树干正好将现实与幻象分开,
画面看似真实却又及其梦幻,
充满隐晦的象征含义与寓言性。
艺术家为了加强戏剧性而选择放弃真实,
使得抽象表现主义更加具有象征性与表现力,
这也成为了原始主义与超现实主义的先导。
Paul Gauguin
Why you are angry?
1896
高更确信物质主义是邪恶的,
他开始厌恶印象派乐于描绘的“现代生活”,
认为印象派艺术家过于理性且缺乏想象力。
为了摆脱“文明”的影响,
为了获得内心的安宁,
为了创作单纯的艺术,
为了在质朴的自然中感受最原始的生活,
他决定抛妻弃子,孤身一人前往塔希提岛。
岛上充足的阳光以及独特的风土人情
使高更得以自由使用现代绘画技巧
表现最为原始的异国情调,
他固执且矛盾,
却画出了当地人不谙世故的天真。
高更曾和梵高一起在阿尔勒进行创作,
他们都喜欢通过夸大或篡改自然色彩,
以及大面积使用纯色色块,
让画面具有装饰意味且风格鲜明。
上图是他第二次去塔希提时绘制的作品,
画面以六名当地妇女以及自然风光为主题,
高更将自己看作是岛民的捍卫者,
乐于传达当地单纯的风土人情与自然风光,
但随着欧洲殖民者的入侵,
小岛纯朴的氛围被快速腐蚀和破坏,
上图《你为什么生气?》体现了他的悲愤。
正如那些伟大的艺术家一样,
高更具有通过独特的方式
传递普遍理念和情感的能力,
并且形成了具有辨识度的标志性风格,
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与观众进行对话。
他的画面用色鲜亮,对比鲜明,
画面背后隐藏的忧郁和创伤
使得作品既复杂又纯粹,
正如艺术家本人一样矛盾。
高更试图反抗印象派,
使艺术回归想象的王国,
他为梵高带来痛苦与折磨,
却又和梵高一起为表现主义打开新的大门。
Georges Seurat
Bathers at Asnieres
1884
如何通过艺术这种模棱两可的东西
在这个世界上建立秩序与稳固?
这是许多艺术家试图解决的问题,
也是一直困扰乔治·修拉的问题。
他像梵高一样认真且更为理性,
试图用自己的方式突破印象派的枷锁。
他和高更还有梵高都是英年早逝,
年仅31岁就被怀疑死于脑膜炎,
但也有人说他是死于工作过度。
他玩命般工作,对所有事情都非常认真,
躲避城市的喧嚣,神秘且反社交。
比起印象派对于稍纵即逝的瞬间的捕捉,
修拉更想要抓住永恒,
他像是有强迫症一般
想要为印象派带来秩序与纪律。
1884年,24岁的修拉创作了上图
2x3米的巨幅作品《阿尼埃尔的浴场》,
这幅画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画面描绘一群劳动者和年轻男孩
在一个温暖的夏日于塞纳河边休息的场景,
与印象派的朦胧相比,
修拉的画面更加清晰写实,
却具有某种独特的氛围。
他将人物分成轮廓分明的几何形状,
使用红、绿、蓝、白四个颜色,
以点的方式作画,
每个点的位置仿佛机器一般精准,
看似死板,却为画面带来无限活力,
这幅画也成就了著名的点彩法,
一种将纯色颜料点施于画布上的作画方式。
修拉想要了解不同颜色的特性
以及它们如何在画布上相依共存,
从1704年《光学》到1810年《颜色理论》,
再到1839年《颜色对比原理》,
他研读各种颜色理论并试图用自己的方式
将前辈大师们的精准与印象派
对颜色和现代生活的研究相结合。
他摈弃印象派即兴的画法,
将颜料细致地点在画布上,
并在它们之间留下缝隙,
通过白色背景的反射增加颜色周围的光芒。
早在五百年前达·芬奇就已经发现这一奥秘,
他喜欢用白色颜料打底,
再在上面薄施水彩作画,
从白色底衬上反射出的光线
让画面看起来仿佛内在发光一般神秘。
Georges Seurat
Sunday Afternoon on the Ile de la Grande Jatte
1884-1886
修拉自此完善了他的点彩之路,
他先在画布上涂一层亮白打底,
然后用纯色颜料点出极度简化的图像,
再由观众的眼睛将这些颜色调和在一起。
画面不仅璀璨夺目,
还会随着观众的移动摇摆晃动,
呈现出波光粼粼的景象。
上图是25岁的修拉创作出的巨幅作品
《大碗岛星期日的下午》,
体积约为2x3米见方,
主题依然是19世纪后期现代城市的生活场景。
构图简洁和谐,
使用大量几何图形和大块阴影,
使得人物仿佛雕塑一般“僵硬”,
色彩平衡,温暖宁静,充满活力。
有些迷人,甚至有些迷幻,
他的作品里仿佛隐藏着某种超现实主义的灵魂,
甚至有些当代,
那些圆点仿佛一个个像素般
预示我们现在所处的数字时代。
Paul Cézanne
Still life with apples and peaches
1905
第四位后印象派艺术家,
也是这群人中最年长,最古怪的一位,
从印象派到抽象派,
他也许是整个现代运动中最伟大的艺术家。
他放弃巴黎的现代都市生活,
在法国南部普罗旺斯地区的艾克斯附近
度过了近四十年与世隔绝的生活,
不断观察研究当地独特的风景,持续作画,
坚定不移地为艺术奉献全部,直到生命终结。
他是保罗·塞尚。
当不同的人观看同一风景的时候,
很有可能会获得截然不同的感受。
因为我们总会在无意识中带入个人经历与喜好,
所以我们真正看到的只是我们想看到的事物。
除了主观感受,
能够影响事物形象的还有客观角度,
观看时的光线、周围环境、移动的视角等等,
这些都会影响最终画面的呈现。
所以如何对主题进行严密观察
并将其真实地反映在画布上
成为一直困扰塞尚的问题,
他不断地问自己:“这是我所看见的吗?”,
却始终没有答案,
直到有一天他意识到“眼见不一定为实”。
于是他推论由于人类具有双眼视觉,
所以我们看到的应该至少是同一物体的两个视角,
可是透视法出现后绘画都是单视角且静止的产物,
仿佛艺术家在创作时完全不会歪头眨眼,
可以像机器人一样一动不动地进行观察。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为了在平和稳定的构图中同时达到
色彩的饱和与造型的坚实,
塞尚选择放弃透视法和绘画的“正确性”,
表现从两个不同角度看到的同一物体。
以上图《有苹果和桃子的静物》为例,
他从多个角度观察再统一构图,
从平视和俯视两个角度绘画桌子和水罐,
虽然画面扁平且缺乏空间感,
物体看上去歪七扭八,仿佛随时会落下,
但可以呈现不同角度的综合体,
从而达到更加真实的效果。
他认为画面的整体比各个组成部分更重要,
每个物体就像是一个个音符,
每一笔都需要相互协调,
才能创作出富有韵律且丰满诱人的画面。
Paul Cézanne
Mont Sainte-Victoire
1887
塞尚作为一名半保守半革命的艺术家,
认为所有画家都应该全身心投入对自然的研究,
进入所观察事物的内部,
再将主观感受有逻辑地表现出来。
可是每当他解决一个问题,
就又会面临一个新的问题,
这种无止尽的探求常常使他陷入迷茫
以及不断的自我怀疑当中,
但他始终不愿屈服。
1886年,塞尚的父亲去世,
这使他获得大笔遗产以及艾克斯的房产,
还有宁静的生活。
上图描绘的是他家乡附近的圣维克多山,
他将建筑、树木、山峦缩减为一系列几何图形,
试图画出更加坚实、持久的画作。
画面最前方的树干通过”视角转换”,
将场景和颜色重叠、整合,
从而融合时间与空间,
这一技巧之后为立体主义所用。
塞尚试图用新的方式连接过去的艺术,
却同时推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他死于1906年,享年67岁,
他坚定不移地自我放逐,为艺术倾其所有,
他说的话越少,向人们表达的就越多。
1907年,巴黎秋季艺术沙龙举办了塞尚纪念展,
许多前来观展的年轻艺术家幡然醒悟,
开始意识到现代世界的浅薄,
并试图回归更加原始的艺术。
Alphonse Mucha
Gismonda
1894
新艺术时期人们重新开始重视画面的装饰性,
喜爱流畅的曲线与悦目的图案,
新型招贴画、插画和广告艺术应运而生。
上图捷克艺术家穆夏创作的海报
在当时掀起了新的流行与时尚,
就连100年后《百变小樱》里
库洛牌的画风也受其影响。
后印象派的四位艺术家对现代艺术影响深远,
修拉与点彩派,
梵高与表现主义,
高更与原始主义,
塞尚与立体主义,
现代艺术运动就此走向更加多元的道路。
Jewellery Design by Alphonse Mucha
新艺术运动对艺术与设计的发展影响深远,
涉及平面、服饰、建筑、家具等多个领域,
更重视有机且自然的装饰风格,
强调手工艺与新的材料和技术的使用。
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开始跨界设计,
慕夏也是其中一位。
上图是他的首饰设计图稿,
同样使用自然与女性元素
加上大量流畅随性的曲线,
细腻且优雅。
Comb
Horn, mother of pearl, gold and diamond
Lucien Gaillard
c. 1900
除了大自然中各种植物与动物的样式,
自然周期的生死循环也是常见的主题,
衰亡与重生周而复始,
大自然蕴含诸多神奇奥秘与深刻含义,
引起艺术家的无尽的思考与遐想。
上图的枯叶形发簪以植物的衰亡为主题,
以黄金作叶,牛角作托,镶嵌珍珠与钻石,
具有强烈的仿真效果和直观感受。
Brooch
Gold and enamel
Georges Fouquet
1901
珐琅作为首饰制作中常用的工艺之一,
除了之前介绍过的掐丝珐琅(Cloisonné),
还有上图使用的透光珐琅(Plique-à-jour)。
透光珐琅又称空窗珐琅,
起源于公元6世纪的拜占庭帝国,
由于难度较高,成品率较低,
直到19世纪才逐渐被广泛使用。
通常是先在镂空的金属坯胎下垫片,
再填入无色或彩色透光釉料,
进行多次填充和烧制直至完全填满,
最后除去垫片,磨平抛光,
形成琉璃般的光亮效果。
上图的胸针使用黄金勾勒出造型轮廓,
再用有色珐琅覆盖在金属框架上,
并在部分镂空处填充了透光珐琅,
造型生动流畅,做工细致且富有层次感。
Comb
Turtle shell, gold, opal, amethyst and diamond
Georges Fouquet
1899
出于对色彩与造型的独特追求,
新艺术运动时期开始大量使用半宝石,
其中包括蛋白石、月光石、玛瑙、绿松石等等,
还有一些有机材料的使用,
如牛角、龟壳、珍珠等等。
上图蝴蝶造型的发簪,
使用龟壳作为主要材料,
镶嵌金丝勾勒轮廓,
再嵌上不规则形状的蛋白石,
以及少量紫水晶和钻石加以点缀,
突出其色彩斑斓的梦幻效果。
Brooch
Gold, glass and enamel
René Lalique
c. 1905
昆虫既可以展现生机,也可以表现梦幻,
除了蝴蝶,蜻蜓也是常见的昆虫造型之一。
上图的胸针造型独特,
两只蜻蜓捧着一个盾牌状的透明琉璃,
其中暗藏着一个女性人物的面部造型。
几乎用金属完全还原了蜻蜓的构造,
使用透光珐琅工艺突出翅膀的网状结构。
琉璃的镶嵌与造型融为一体,虚实相生,
细节刻画到位,富有趣味性。
Bracelet
Gold, enamel, glass and chalcedony
René Lalique
c. 1900 - 1901
上图的手镯看似平淡无奇,
放大后才能看到其中暗藏的细节:
四只透明的猫头鹰正站在树枝上看着我们。
不规则金属框架加上透蓝的珐琅覆盖,
就连对称镶嵌的玛瑙都是淡蓝色的,
颇有一种冰雪奇缘的感觉。
虽然手镯的连接方式和开关较为简单,
但设计独特,别有一番趣味。
Comb
Horn, gold, enamel and amethyst
René Lalique
1898
相较之前若隐若现的猫头鹰,
上图的公鸡头可谓是十分逼真了。
鳞片状的金属镂空加上少量蓝色空窗珐琅,
嘴里还嵌着一块紫水晶,
看上去既凶悍又霸气。
Brooch
Gold and enamel
René Lalique
1898-1899
上图缠绕的蛇形胸针让人不禁想起
古希腊神话中的蛇发女妖Medusa。
九条蛇相互缠绕,
造型左右对称,颜色统一,
中间的蟒蛇向正前方张开血盆大口显得格外凶狠,
仅使用黄金和珐琅便将蛇的形象描绘得惟妙惟肖。
Buckle
Silver and ivory
René Lalique
上图鱼形锁扣使用深色的氧化银制金属框架,
镶嵌带有美人鱼浮雕的乳白色象牙。
造型小巧精致,颜色对比强烈,
整体设计暗含叙事性,
仿佛在向我们讲述某个神话故事。
Ring
Gold
Louis Aucoc
1899-1900
上图的戒指应该是由黄金失蜡铸造而成,
失蜡铸造作为铸造工艺的一种,
由于其成品精准、成本较低的特性,
常被使用于首饰制作中,
尤其适合仿生或是体现富有立体感的造型。
其缺点是实心蜡模铸造出的金属物体较重,
虽然也可进行适当的掏空,但工艺较为繁复,
且仍需留下一定的厚度以确保铸造的完整性。
由于戒指铸造后通常不需焊接其他零部件,
只需适当打磨抛光即可,
所以相较其他首饰种类较为便利快捷,
但仍需根据造型和整体效果选择合适的制作方式。
上图的戒指便十分适合使用失蜡法进行铸造,
先在蜡块上雕刻出造型和细节再浇铸成金属,
两个相连的女性身体和两朵盛放的花朵,
造型优美且富有独特的象征含义。
Pendant
Gold, chalcedony, enamel and pearl
René Lalique
1898-1899
同样适合用失蜡法进行铸造的,
还有上图吊坠的金属部分。
女性的面部和身体作为柔美的象征
不断出现在新艺术运动时期的首饰设计中,
流畅弯曲的曲线正如女性随风飘动的秀发,
底部可移动的珍珠使整个吊坠更加具有灵动性。
Pin
Gold and enamel
c. 1900
日本艺术和设计在欧洲风靡一时,
除了前几集提到的日本版画对欧洲绘画的影响,
日本浮世绘对新艺术运动的设计风格也影响深远。
包括各种日式题材、用色,还有镀锡金属的使用。
上图的发簪使用具有东方特色的珐琅配色,
生动再现了东方传统的龙头造型。
从19世纪末到21世纪初,
表现主义依然是当代艺术的核心之一,
新艺术运动仍能赋予设计师新的灵感。
总有新的媒介和形式不断出现,
但追本溯源,总能感受一条隐形的绳索,
牵动着日后所有艺术家和设计师们的心。
下集预告:
原始的呐喊:原始主义&野兽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