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饰三问 | 首饰只能单人佩戴吗?
What / How / Why
《首饰三问》专栏,
带领读者 对既有的观念提出疑问
进一步思考当代首饰的意义与可能性
身体和首饰通过穿戴而互相碰撞
艺术家Gerd Rothman认为
人体是生命与情感的载体,
佩戴者与首饰之间的对话是一对一的,
这种私密性的体现,
对首饰所代表和蕴含的
“爱情”与“亲情”的意义
进行了深化。
但今天我们要来发散一下思维
看看当首饰不再“一对一”
而是成就了人与人的对话
甚至是“群聊”时
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呈现呢?
其实早在1980年
当代首饰届的先锋大佬
Otto Künzli 就进行了这场思辨
简洁的表达 黑白的图像
却精妙的体现了人和人
如何通过小小的首饰联结
首饰又如何牵起了无形中的线
Otto Kunzli
Ring for Two 1980
在韩国艺术家Sun Kyoung Kim的作品中
首饰成为了“对话”的创造者
通过共同佩戴
参与者开启了一场具有私密性的互动
这场互动更像是手与手的即兴演出
引起了观众对于身体和关系的思考
Sun Kyoung Kim
Interconnection sterling silver
她用纯银作为材料
用简单的几何线条构成视觉语言
观众作为主角构写了自己的剧本
不同的关系
不同的距离
不同的创意
每一个微妙的变化
都即定了不一样的结局
Sun Kyoung Kim
Interconnection sterling silver
Sian Hindle
Rings for collaborative drawing
copper, graphite, charcoal(2016)
Sian Hindle
作为一位长期从事
首饰和身份关系研究的学者
一直以来对佩戴首饰如何影响身份
很感兴趣
她的研究方式主要通过绘画
参与者探索佩戴当代首饰的体验认知
Sian Hindle
Rings for collaborative drawing
copper, graphite, charcoal(2016)
"We only really know who we are in conversation with others."
在 Rings for collaborative 系列中
戒指
记录下了工作中的
每一个推拉力
成为了这场对话的捕捉者
而“佩戴者”,
可以通过图纸
来回顾这段对话
较小的作品是为两个人创造的
而较大的石墨零件则可以被很多人使用
这也使整个过程更加丰富和开放
这系列作品为她关于探讨
“人们如何使用首饰
来告诉自己和他人我是谁”
的博士研究提供了信息,
也开拓了我们对首饰如何作为媒介
来记录这场人与人的对话的想象
拓展
当代首饰
常和其他可穿戴艺术
有着稍稍模糊的边界线
下面这位艺术家
通过可穿戴的作品
尝试创造触觉和平衡的艺术体验
Lynn Bennett-Carpenter
来自底特律
是一位纤维艺术家
她对作品与身体的联系方式着迷
不过是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
关闭更占主导的感官
让皮肤和本体感受更加活跃
Fittings
two women share a single headpiece, a kind of two-person “mask” of woven elastic, the fibers connecting them and also stretching apart.
随着“fitting”被穿戴
它们与身体本身的互动增加了
触感告知身体在穿戴物内移动的方式
身体慢慢推向弹性极限
并释放
Elastic Experiment
two dance partners, male and female,
stretch and pull elastic “cuffs” that connect and their arms, legs, hands by multiple elastic “reins.”
Lynn的作品极富弹性
两位穿戴者被约束限制
而又可能在下一刻被拉伸并将身体动作增加到极限
在这运动的物理作用中
四肢之间的所有关系
人体的重量
人和人之间的平衡力
仿佛突然可见了
Lynn并不是在考虑自适应技术
而我们从中看到了实用性和娱乐性的交叉
穿戴物
或首饰
除了简单的“戴着”或“穿着”
还可以展示身体平衡力的拉扯
视觉化人和人微妙的距离感
更可以启动一段不止一人的“对话”
看似难以日常佩戴的首饰
却是艺术家对“首饰”真正意义的探讨
当视觉的沟通
进一步成为
触觉的沟通
沟通的本质是否有所改变?
而首饰,还是首饰吗?
撰稿人
Ria Dong
伯明翰城市大学中国预科
首饰助理导师
2018-2019 伯明翰城市大学珠宝学院
首饰、银器及相关材料硕士
2017-2018 伯明翰城市大学中国预科
首饰设计专业 硕士预科
2012-2017 上海工艺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