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饰材料 | Jade 玉文化的时代延伸

Jess Chen ● 2020.04.05

佩玉、

敬玉、

爱玉、

赏玉、

玩玉、

藏玉。

在中国文化中

玉,始终有着一种特殊的地位。

作为历史和文化的传承载体,

玉蕴含着灵性与品德,寓意着美好,

被赋予了浓厚的东方气质与哲学内涵,

是人们的精神寄托和追求。

但现如今

我们应如何认识和理解“玉”?

如何赋予它新的形式与内涵  

以满足年轻一代的审美和精神需求?

许多当代首饰艺术家和设计师们

正试图探索新时代语境下

“玉”更多元的内涵和价值

“ 玉    碎 ”

一件玉饰最惧怕的是什么?

—— 碎!

  当玉碎裂后,

它的市场价值便一落千丈。

毕业于央美的首饰艺术家林易翰

却以“碎玉”的方式

希望唤起人们对文化价值的重视

《宁为玉碎.....》 2019

白玉 银镀金 钢丝

林易翰

艺术家在进行消费市场的调研时发现

人们在选择佩玉时会更偏向玉饰的附加意象,

如带有寓意玉雕的形象、

玉雕工艺的高低等等。

但玉饰的附加意象往往也会

限制大众对玉的审美及其文化内涵的理解。

借由“打碎”这一方式,

艺术家让玉石回归到了简洁的形态,

引导观者更多地关注到玉文化本身。

可拆卸的结构使每一片玉片都能被独立佩戴,

也赋予了作品更多值得赏玩的珍贵性。

破碎重组的玉石

不再只是空间里的物体

而是时间里的进程。

不完美的美

更容易引起观者的感情共鸣

“ 穿    刺 ”

首饰艺术家 Hansel Tai 创作的

《Nude Jade Pierced》系列

以一种叛逆的姿态

   质疑了玉的传统符号意义。

《Nude Jade Pierced》2018

Jade, Stainless steel, Rubber, Silver

Hansel Tai

 象征完美和纯净的玉坠

常被比为谦冲君子

然而在经过 Tai 的抽象处理后

  玉坠被“粗暴”地穿上了孔

穿孔了还是不是玉?

内心的本质

是否会因叛逆的表征而改变?

艺术家将亚洲受众对玉的渴望和迷恋

与中国保守环境下

对LGBTQ群体的压制联系起来,

通过“穿刺”这种具有侵略性的手法

“征服”了这一神圣的材料,

颠覆了传统处理的制约,

重新解读了玉的象征意义,

启发观者的思考。

“ 玉    相 ”

古代的人们严格遵照等级,

将礼制体现在服饰上。 

玉组佩 

是由多件玉器

串联组成的悬于身上的佩饰玉。

古时人们佩戴成组佩玉,

不只出于纯粹装饰的目的,

更是由于玉具有坚硬、润泽、纯净等属性,

因此被当时士人看作完美品德的象征。

身份越高贵,身上的玉组佩便越长越复杂。

西汉 玉组佩

现任教于南京艺术学院的首饰艺术家李安琪

却以一种轻松诙谐,令人意想不到的方式

将这些古老的形制重新排列组合

创作出了属于21世纪的中国玉组佩。

古代文物玉组佩与《玉相——21世纪玉组佩》比照图

《玉相——21世纪玉组佩》 2018

和田玉,玉线

李安琪

所谓“颜文字”,

是指用各种线条、符号或文字组成的图画。

摆脱了语言的赘述,

以生动的视觉形象交流情感,

今天的颜文字已发展成为了

 一种全球性的视觉文化,

是新世纪社交网络中的活跃元素。

而《玉相》系列,

可谓是有着千岁年龄的“颜文字”,

不同于虚拟的网络符号,

它们是由实实在在的玉石制作而成。 

安琪借助“颜文字”这一当代新型语言符号,

在保留古玉基本形制的基础上,

将玉器形态转化为了易懂的表情符号,

从不同层面反映出当代中国人的精神和品质。

在当代语境之中,

用以表达社会阶级的玉组佩

转变成暗示社交群体的颜文字。

玉所象征的神圣与高尚不再,

新的关联又产生了新的活力。

作品以玉喻人,

玉之相,亦为人之相。 

“ 废    料 ”

“玉不琢,不成器。”

玉雕是以退为进的艺术,

在整个雕刻过程中只能  

通过削减材料去建立涵义。

若说玉石雕件是因精美的雕工传世,

那么边角料则是

将不成形的废料呈现在人们眼前。

 大量的边角料在加工后被丢弃,

——但边角料真的只是毫无价值的废料吗?  

安琪的另一组作品《小玉脸》系列

 正是利用了切割玉石时产生的边角料,

 赋予了边角料二次发挥的机会和价值。

 

《小玉脸》 2019

和田玉,岫玉,玉线

李安琪

玉石本无相无念

其温润是人为的

从平磨机上下来,被磨出的棱角也是人为

在这组作品中

线绳的起点和终点自然地形成了“眼睛”,

原本具有严肃感的玉石 

此刻充满了童趣。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如今,什么样的石头能够格被称为“玉”

已有了明确的标准,达标者会配备鉴定证书。

而那些没有达标的石头,

沦为次等货,在行业里被称作“垃圾料”。

而安琪却看中了这些“君子”中的“垃圾”,

她用这些充满瑕疵的石头

创作出了《吹泡泡》系列。

 

《吹泡泡》2019

玉环,木,银,不锈钢

李安琪

这些作品由大小各异的玉环

和十个不同材质的零件组装而成。

艺术家将带有神性色彩的玉

跟现实世界里的平凡物件融合在了一起。

比起佩戴于身的首饰

此时的玉件却更像一件法器

厚重的器具吹出了轻灵的泡泡

在光与空气中飞舞 稍纵即逝

玉器成为了吹泡泡的工具

  这样的碰撞与组合,

促成了一桩桩如同穿越剧一般

荒诞而引人入胜的奇遇。

艺术家们通过 

对观念的消解与重建,

对材料的解读与转化,

对传统的审视与颠覆,

将玉演绎出丰富而多面的文化内涵,

展现出年轻活力的时代特征和面貌。

思想的汇聚下,

是中国玉文化的时代延伸。

RECENT EVENTS

近期活动
全部活动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