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王玉钰 | 在伦敦最当红包子店揉过面的艺术家
采访过很多人,和不一样的人交流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会让我觉得,有很多我从来没有想过的观点和有意思的事情通过这些不同的个体在思考,在经历,让我这个倾听者借由他人感受这个世界是有趣的。Yuyu是我采访的第一位纯艺专业出身的老师,以前我都有一点害怕和艺术家交流,也遇到过一些觉得自己与众不同,藐视众生的人。然而,这一次,Yuyu满足了我一个圈外人关于艺术的好奇心,解答了很多我都不太敢问的疑惑,而我也非常喜欢她的亲切,侃侃而谈,以及年轻艺术家身上独特的人间烟火气。
王 玉 钰
Yuyu Wang
硕士_伦敦大学学院斯莱德纯艺学院雕塑系
本科_伯明翰城市大学纯艺术系
个人网站:http://yuyuwang.co.uk/
——————————
先来了解一下她的作品:
在我的作品中‘使用身体’一直是我创作实践的方式,我感兴趣于生理层面的体验与周边日常生活的关系。
我企图将我的身体置于与物品平等的地位,使材料引导我的行为与创作。同时,我将身体视为工具,通过生理活动来向外界发问,来拓展可能性,来试图解决疑惑,从而进行与外界交流方式的实验。
—— Yuyu
身体是Yuyu喜欢的创作工具:
▎Giant Giant No.1 ▎
2016, 雕塑
iPhone 6,硅胶半球
iPhone中影像为一双手触摸另一双手。观众可捧起硅胶半球观看影像。
▎Untitled ▎
2016,行为,
'Distributed Monuments'展览开幕,Geddes Gallery,伦敦
我左手手持一个硅胶半球形物体将它贴于自己的身体,右手保持抬起用于耳机的支架。行为持续半小时,期间我保持这个状态走到不同的观众们面前,无语言表情交流,有的观众拿起耳机聆听,有的观众尴尬走开,有的观众不予理睬。硅胶半球中发出的是手指抚摸针毡的声音。
▎The Instruction Book ▎
2015,艺术家书,绘画
其中包含12件事情的详细步骤图与说明,每件事情都需要身体与材料的共同参与来完成,例如:如何使你的手指间有温柔的感觉。
以下是和Yuyu的对话:
● 在艺术门类当中,fine art一直还是算比较小众的专业,为什么当初你会选择纯艺这条道路呢?
我从小就画画,很喜欢画画,而且也一直没有放弃画画。虽然那个时候只有十几岁,但是也开始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经历艺考之后,在对比了中西方的教育的体制模式之后觉得会不会出国对自己更好呢?就去读了预科。在预科阶段,我是学时装设计的,画画这件事也一直没有停止。时装设计涉及到材料,空间,环境,人的身体等等,以及画画这件事情,他们之间产生了一些联系,随着自己对这个专业越来越了解,我慢慢意识到自己可能不是真的喜欢服装设计,尤其是想到之后的职业发展肯定是要面对市场、客户之类的。而我当时的状态就希望可以为自己做一些东西。
(嘻嘻,放一张小时候的照片)
但是由于我尝试过服装设计,因此我对于材料,空间,人的身体这些都有了一定的研究。之后就到了本科期间需要决定专业了。当时我自己也很迷惑,因为也没有特别明确的方向和特别喜欢的专业,然后我就遇到了姜节泓老师(AIVA学术主持),他对我说了一句话我印象特别深刻:“不知道学什么就学纯艺啊,学了纯艺你什么都可以做啊,因为纯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就是这样,我选了纯艺这个专业。
本科期间依然比较迷惑,选择纯艺的中国学生很少,所以同学当中也没有中国人。以前自以为自己会画画就很懂艺术,但是出国之后发现很多东西都和自己想象得不太一样。所以大学三年都不太知道自己到底在干吗,只是一直在尝试一些东西。在最后一年的时候一些尝试有了一点结果,给了我一点方向,所以我就想继续深造一下,选择了读研。
● 在大家印象中伦敦比较出名的艺术院校主要有皇艺伦艺,当初为什么选择了UCL的斯莱德纯艺学院呢?
Slade学院的确比较小众,当初我也不太了解。决定读研后,我就很明确我就是要去伦敦的,因为我需要一个国际化的环境。选学校的时候,一开始只知道皇艺、伦艺、金史密斯这些。Slade是我的一些老师提到了这所学校,是一所综合院校下面的艺术学院。我比较渴望和外界的其他学科有一些联系,所以这一点是比较吸引我的。知道这个学校之后,就研究了一下,也去参加了各个学校的open day。这几所学校你不能说哪个最好,只是有不同。综合类院校和艺术院校的资源,氛围啊都是有一些区别的。在Slade可以共享整个学校的教学,图书资源,我觉得还挺好的。
(Yuyu在学院的工作室,太美了~)
● 是否可以给我们详细介绍一下这所学院呢?
这个学校吧,真的还挺奇怪的。虽然它在市中心,但是知道的人非常少。我去了之后也感觉到学校在对外的宣传方面不太在乎所谓入世的东西,所以整个学院有点类似“乌托邦”。在里面比较自由,并不能说完全与外界隔绝,但是这个学院创造的氛围的确是让人能够让人静下心来。包括老师、同学他们会把所谓的艺术市场啊商业啊和创作隔离开来,创作就是创作,比较单纯。
(在这里,主页君给大家补充一下斯莱德纯艺学院,这所学院是英国五所精英大学G5之一的伦敦大学学院下设艺术学院,Slade School of Fine Art, UCL是1871年在斯莱德基金会下,通过个人捐赠成立的。这所学院关注当代艺术与实践,历史与理论;将方法研究与实践艺术相结合,不断探寻追问艺术的实质与未来发展。)
● 纯艺经常被看做是最纯粹的最独立的艺术专业,作为一个科班出身的人,你是如何看待自己所学的专业的呢?
Fine art是一个比较大的专业。我觉得你如何看待纯艺术,是和你学习到的艺术史啊这些专业的课程有关系的。包括作为创作的实践者,它会带动你对日常中看待事物的改变,这个不只是纯艺学科,包括设计也是一样的。大家寻找素材灵感想法都是从生活中来的,一方面有了创作的需要,会让你对生活里的事物更加关注,也逐渐培养起你对周围的一切都会更加敏感,对观点的怀疑更多,从而也寻找自己的位置更多,对于外界和自己的联系的思考更多。
● 这种过程是不是也很享受其中呢?
对,不停从普通的事物中看到不同的东西,是挺让人兴奋的一件事情。
● 作为一个普通的大众,越来越多的人会走到艺术馆美术馆里,在面对展览里的作品时,会觉得看不懂,艺术就是一件看不懂的事。作为一个艺术创作者,你觉得作品被看懂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吗?
我自己看展览也会遇到不感兴趣的,草草走过。其实很多时候艺术家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这个确实是事实,也是当代艺术的现状。可能就是因为我们不知道要说什么,所以才要创作。对于我个人来说,我的作品拿去展览,或者作品是一个互动的形式,或者是以某种活动的形式来发生。我并不期望大家理解到我在说什么,某些程度上观众自己的感受是帮助我来理解我的作品。而且有的时候,作品完成之后是脱离我的存在,所以我也需要作为一个观众来看这个东西,是想对我说什么。
● 你的作品几乎都是和身体有关的,你自己也说到‘使用身体’一直是你创作实践的方式,那最初你是如何对这个切入点产生兴趣的呢?
除了和我学习过服装设计有关系,还有一个原因是,出国之后东西方文化的冲击。我对自己之前形成的看法,受过的教育产生了一些怀疑。当时的状态是我不知道什么是我可以相信的,包括政治,社会事件,文化,日常的我们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一些规范也好,我都很怀疑。因为不知道能相信什么,能用什么,所以身体成为我唯一比较坚信的东西,因为身体是实实在在的东西。这是一个开始的点,也逐渐延续下来当做我创作的工具。
● 在你众多的作品里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个呢?
嗯....其实哪个都不太喜欢,我比较陶醉于做东西的过程,做完之后我会觉得作品是脱离我的状态。而且你会发现那个作品仅成立于当时的状态,随着你的状态改变,这个作品就不成立了。
● 我看到你的履历非常的丰富,无论是驻地艺术家、参加众多的展览还是出版物,但是我个人非常感兴趣的是你在BAO担任烘焙师这个经历,据我所知BAO目前在伦敦也是一家非常火的时髦小吃店,可以聊一聊这个经历吗?
BAO这个事情是非常好的事情。我们的老板是一对couple,男孩儿是RCA交互专业毕业的,女生是我的学姐。因为朋友介绍,我就成为了BAO的员工,就是做baking,做bao。哈哈哈因为我当时很穷困啊,就拒绝了一切unpaid的工作,去BAO做包子了。进去之后就发现我特别喜欢揉面啊这些出卖体力的事情(哈哈哈哈)。但是BAO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因为所有的创始人和大部分工作人员都是有艺术背景的,工作很开心,做的事情也很有趣。
在BAO,我工作了一年半,期间和同事们一起做了Artist dinner这个project。我参与到的是产品制作的环节,一开始大家就是开玩笑说能不能一起做一个有趣的project,和艺术有关的,把艺术和吃结合起来。所以我们就开始尝试了,怎样可以把包做成方的,做成方的之后又想怎样可以有不同的颜色,不同的肌理,然后尝试不一样的材料啊,不同的部门一起参与,不同颜色质感的包需要配什么馅料,环境如何与菜品相配,谁来服务,服务的人是什么样的状态。然后我毕业展做的一些东西也和这个项目有联系,受到了一些影响吧。这是BAO第一次做这种project,还挺高兴的。
(Artist Dinner @BAO & Yuyu Wang)
主页君顺便也给大家安利一下BAO吧,打算去英国的小朋友不要错过。在时髦人最爱聚集的东伦敦,你不可以错过的时下最流行的:
BAO是由伦敦三名学设计出身的年轻人一起创办,他们毕业于不同的学校和专业,但是这家以创意设计吸引了大把目光的小吃店可谓正当红哦。除了吃的之外,他们也推出了一些周边产品,官网做得也很好看,https://baolondon.com/。
● 除了这个经历之外还看到你有担任过卖场助理、艺术品拍卖志愿者,教学人员等等各种各样的实践经历。你认为同学们在出国之后是不是要多参与这样的实践呢?有哪些渠道可以让他们获得一些比较特别的实践机会呢?
这种机会其实很多,一方面学校会定期发布这种信息。还有就是学校本身的活动,比如art fair这种,summer course,open day啊这种对外的活动,也可以作为志愿者参与其中,可以锻炼到你的交流能力,帮助你了解外界,认识不同的人。
● 你也参与过众多的展览,而我也看到过有很多同学在国外学习四年参加过的展览不过就是学校的毕业展,对于纯艺的同学来说,参加展览是不是一件增加自己学术分量和接触圈子的重要内容呢?怎样才能让自己有机会多参与到展览当中呢?
展览的话,在伦敦的环境下其实很容易获得相关的信息。很多画廊都是open call,是公开征集的形式,所以是比较公平的,而且这种机会非常多。还有就是学生之间会一起组织展览,可能同专业的同学或者朋友发现大家在作品上有共通性,那么大家就可以一起组织一个展。从寻找场地,发布信息宣传,到策展,布置其实是非常可以锻炼人的。当然在伦敦的话寻找一个场地真的是很方便的,一些画廊公共空间都可以提供场地,包括学校里面也是有很多这样的空间的。
● 目前你在AIVA担任作品集老师,同时也继续进行自己的创作。对目前的状态怎样看待呢?
目前的状态还是挺好的,和学生聊天包括帮助他们对于我自己的创作也是很有好处的。而且我经历过从中国的基础教育过渡到西方高等教育,所以我觉得我的经验对学生们也是有借鉴意义的,希望可以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帮助。
● 很多家长和同学都比较顾虑学习纯艺之后出来就业面窄,实用性不强,因此在选择这个专业时会有犹豫,对于想要学习纯艺的同学你想对他们说什么呢?
当初我的父母顾虑也比较多,我觉得学纯艺搞艺术还是需要一些外界其他工作的辅助。同时其他方面的经历会作用于你的创作,这是一件好的事情。至于如何确定自己要不要学这个专业,我总觉得有一个感觉,这个感觉是对的,那就坚持下去了。
图片来自Yuyu
未经允许,请勿使用